第四章清热剂第五节清脏腑热剂
清脏腑热剂 01 导赤散(3味药)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 主治:心经火热证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配伍特点: 甘寒与苦寒相合,利水不伤阴。 辩证要点: 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02 龙胆泻肝汤(10味药)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 主治: 肝胆实火上炎症; 肝经湿热下注证。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配伍特点: 苦寒清利,泻中寓补,降中寓升,以适肝性。 辩证要点: 耳聋耳肿,口苦溺赤,脉弦数有力 03 左金丸(2味药) 左金茱连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黄连、吴茱萸) 主治:肝火犯胃证 功用: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配伍特点: 辛开苦降,肝胃同治;寒热并用,主以苦寒· 辩证要点: 呕吐吞酸,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04 泻白散(4味药)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主治:肺热喘咳证 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配伍特点: 甘寒清降,泻中寓补,培土生金。 辩证要点: 喘咳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05 清胃散(5味药)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 (黄连、升麻、牡丹皮、生地黄、当归) 主治:胃火牙痛 功用:清胃凉血 配伍特点: 苦寒辛散并用,降中有升,火郁发之 辩证要点: 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06 玉女煎(5味药)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 阴虚胃火牙疼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石膏、熟地黄、知母、麦门冬、牛膝) 主治:胃热阴虚证 功用: 清胃热,滋肾阴。 配伍特点: 甘寒清润合法,胃肾同治,泻实补虚,引热下行。 辩证要点: 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07 芍药汤(9味药)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黄芩、黄连、芍药、当归、木香、槟榔、大黄、官桂、炙甘草) 主治:湿热痢疾 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配伍特点: 主以苦燥,辅以甘柔,佐温于寒,气血同调,通因通用。 辩证要点: 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 08 白头翁汤(4味药)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主治:热毒痢疾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配伍特点: 苦寒之中寓凉血之功,清燥之内收涩之义。 辩证要点: 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zp/11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泡茶后的陈皮可以吃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