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条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治阴寒下利最重的(情况)。

那么“热利”呢?他一个个也在底下讲了。他说“热利下重者”,下重就是指里急后重了,蹲肚,白头翁汤主之。

这几个药相当的好。这几个药都是苦寒,都起收敛作用,唯有白头翁,它能够既治痛又逐血。你看《本草》上就有,逐血就是它有祛瘀作用。所以脓血便用它(白头翁)是相当好的。而且这几个药啊,都苦寒收敛,这个收敛作用是(源自)苦寒,有消炎、止利、止血的作用。

那么虽然这么说,但是我们要遇到这个病,比方说遇到热利下重,只是用这四个药(还要再加味大黄),我记得哪一回做报告我还说过呢,白头翁汤汤可用,要加大黄。你们在临床上遇到(热利下重),你们随便加,没有错误的。不用加太多,就搁6克就行。

这个书上白头翁二两是错的,白头翁应该三两。这几个药是等分,全是三两。白头翁在这儿(本书版本)二两,在《玉函经》它就是三两。这个分量(二两)是错的。它(白头翁汤)是以白头翁为主,(白头翁)这个药也是三两。

热利,前面(、、条)都讲了,脉数、下利、身有热,或者渴而下利,脉数,这都是热利,前面讲了。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那么(本条)这种热利,以至于下重,这就正说明痢疾,那么可以用白头翁。

如果血便这一类的,下血,我在临床遇到过赤痢,解的那种东西就是血汤子,没有粪便。这种痢疾厉害,说死就死。这个(赤痢)你要用白头翁加阿胶。在(《金匮要略》)妇人篇上有,说“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阿胶对于赤痢非常好,同时再加点甘草。

学生:胡老师,您说这样情况加大黄行不行?

胡老师:若里急后重就得加大黄。

我遇到这么一个老太太(患者),生生让人给药死了。她开始就得赤痢这类疾病。(老太太碰到一个大夫)他不是真正西医,他就是卖药的,反正以前做过药房,他就让人吃什么呢?

吃硫酸镁。他说你吃,泄出大便来就好了,那净下血,哪儿泻大便去呀!后来,泄了七天,那人还不完蛋吗?找我去了,我一摸脉,这个人脑袋就耷拉下来了,我让医院去,医院就死了。用硫酸镁单独一味药,那哪儿行啊?尤其赤痢,真是血,净血、纯血,就像秫米汤子那东西。(赤痢)这个痢疾是最厉害。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这个(赤痢)里急后重的时候少。这种泻利无度,要没有里急后重就加甘草、阿胶。

这个方子(白头翁汤)最常用了,一般的痢疾没有里急后重,我们用白头翁汤就行;有里急后重可以加大黄,如果现柴胡证?那你用大柴胡加石膏那类的办法。所以,张仲景的一部书,注重到最后是方证,就是方剂的适应症,非到这个地方(方证)不可。

所以一般研究仲景的书的人,有人认为经方不好使。不是告诉你哪一个方子治什么病,他让你辨证啊!方子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候,像我们前面讲的太阳病,如“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桂枝汤主之”,你用别的方子就不行,非常严谨。辨到最后(方证)啊,非常尖端。

咱们现在(很多人的常规)辨证,这个虚了,那个实了,都是在空中楼阁上这么画呢。到顶点他不辨,他不会辨。顶点是什么呢?方证!像太阳病的发汗方子多少?大概我看一看,二十六个。你随便拿个方子就发汗行吗?绝对不行。哪个方子都是伤温、伤寒,外克风寒,方用辛温发汗法,那就出来桂枝汤了?那不是瞎来吗?所以他这个书,好就好在这儿!原则上的能够立法。比如说吧,“太阳病,法当发汗”,这是没问题的,怎么发汗?具体的事情具体分析。得辨到方证上,该用什么要用什么!他是这么一个书啊!所以研究仲景书,你脑子得有这么一种认识,你才能有用。你看看白头翁,你看后头说的,他说的很多。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饮水”,这就是指“下利而渴”。这个饮水不象白虎汤证那个渴,那个是“欲饮水数升,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条),本条没那么渴,他是“口干口渴”,他有热么,哪儿有热?里有热。热上炎,他口就干,就渴。所以阴病都口不渴。

如果下利,渴欲饮,这是热,纯粹热的关系,这个用白头翁汤没错的。

白头翁汤证这个痢疾,不光口渴。病人他也说:下利,烧得慌。这都是它的证候,(白头翁汤)它都苦寒药嘛,四味全是。

那么热到里实之后了,白头翁汤就不行了。底下就(继续)说了。

--------摘自《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这两条论述厥阴热利的证治。

第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和下面第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要联系到一起看。

热利和寒利迥然有别。厥阴有热利有寒利,这是热利。怎么知道它是热利?—个是下利黏液,有脓血便;另一个是有下重,有口渴,乐意喝水。湿热之邪伤了肠道,大便黏秽,或者杂见脓血,脉见沉弦,舌苔黄腻,小便发黄,这个就是肝不疏泄,湿热下排,所以有里急后重这样一个特点。脉见沉弦,或者沉弦而滑,这种利就叫厥阴热利,要用白头翁汤治疗。白头翁汤是专治之法,不是通治之法。王孟英就善用白头翁汤治痢疾。

白头翁汤由白头翁二两,黄柏、黄连、秦皮各三两组成,方子很简洁,“三两黄连柏与秦,白头二两妙通神,病缘热利时思水,下重难通此药真”。黄连厚肠胃,善治痢疾。黄柏寒以清热,苦以燥湿,在清热的同时还能够滋养肾阴。秦皮也是入肝经的,稍微有点儿涩,清肝胆之热,去湿热里还稍微带点儿收敛的意思,还能治目疾。白头翁是白头翁汤的主药,善治毒痢,是治毒热痢疾的专药。

临床上用白头翁汤治痢疾,例子很多,不胜枚举。不过,属于温病下利伤阴,下焦不约的,就是一甲煎证,只能用生牡蛎敛阴,不能用白头翁汤。大家在临床上要是遇到阴虚性的下利,舌头红红的,没有苔,舌头上尽是些裂纹,还腹泻,必须加上点儿牡蛎,用点儿石斛,用点儿生山药,得给它养胃阴,养胃肠之阴,固下焦,那就好了。千万不要用苦寒的药。

--------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zp/1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