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题号

预测题干

预测答案

1

养生的原则

顺应外界四时气候的阴阳变化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2

养生的具体方法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3

反映《内经》以预防为

主的医学思想

“不治已病治未病”

4

“治未病”意义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5

养生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6

治病的根本大法

“治病必求于本”。(本,指阴阳。)

7

壮火

药食气味纯阳者;引申为病理之火,即亢盛的阳气。

8

少火

药食气味温和者;引申为生理之火,即人体正常的阳气。

9

临床发病病因的高度概

“生病起于过用”

10

浊气

指水谷精微中稠厚的部分。

11

毛脉合精

气血相合。

12

府精神明,留于四脏

经脉中的精气运行正常而不乱,输布于心、肝、脾、肾四脏。

13

脾的生理功能

为胃行其津液

14

脾不主时

四季末的后十八天均由脾所主

15

人的认知思维形成的过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

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16

百病生于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

17

五脏病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18

上下病机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19

六淫病机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颈项强,皆属于湿。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20

发病条件

邪气侵袭

21

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正气虚弱

22

外感热病的治疗原则

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23

劳风的病位

肺下

24

劳风的主要症状

劳风的主要症状为恶风振寒,强上冥视,唾出若涕。

25

劳风的治疗

利肺散邪以救俯仰,排出痰液以通气道

26

肝痹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27

宗筋

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28

冲脉

经脉之海

29

去宛陈莝

祛除郁久的恶血

30

鬼门

汗孔,开鬼门就是发汗

31

净府

膀胱,洁净府就是利小便

32

治疗水肿的原则

平治于权衡

33

脉的作用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34

血脱的主要表现

色白,夭然不泽

35

太阳病提纲

头痛,恶寒,.项强,脉浮。

36

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

恶寒,体痛,呕逆,脉紧。

37

太阳中风之“脉缓”指

柔缓而不紧急

38

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

翕翕发热

39

桂枝汤服法中,“后服

小促其间”适用于

更服后又不汗者

40

少阳病辨证纲要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41

太阴病主要病机

脾阳亏虚,寒湿内盛。

42

太阴病本证的治疗

温中祛寒,健脾燥湿

43

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

时腹自痛

44

少阴病辨证纲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45

格阳证

身热反不恶寒为主要特征。

46

厥阴病的辨证纲要

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47

厥阴病基本病机特点

寒热错杂

48

上工治未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49

百合病病位

心肺。

50

百合病病机

阴虚内热。

51

素体气虚,外感风湿的

证治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52

中风历节病脉证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

口吐涎。

53

血痹的辨证要点

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脉涩。

54

风水

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55

皮水

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56

正水

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57

石水

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58

黄汗

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yx/1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