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一、最佳选择题

1.能清肝明目,善治血虚肝热之目珠夜痛的药物是()

A.决明子

B.夏枯草

C.谷精草

D.栀子

E.苍术

2.能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治疗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病痰核的药物是()

A.射干

B.地黄

C.玄参

D.赤芍

E.牡丹皮

3.苦能泄散,微寒能清,既清解热毒,又疏散风热,还散结消肿、利尿,素有“疮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A.鱼腥草

B.牛蒡子

C.黄连

D.金银花

E.连翘

4.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既治热毒血痢,又治休息痢的药物是()

A.秦皮

B.黄连

C.马齿苋

D.白头翁

E.金银花

5.能退虚热,清肺降火,长于治疗有汗骨蒸的药物是()

A.青蒿

B.地骨皮

C.胡黄连

D.银柴胡

E.牡丹皮

6.能退虚热,治温病后期阴虚发热,久病伤阴无汗骨蒸的药物是()

A.地黄

B.赤芍

C.牡丹皮

D.玄参

E.地骨皮

7.既能退虚热,解暑,凉血,又能截疟的药物是()

A.秦艽

B.青蒿

C.滑石

D.鸦胆子

E.草果

8.患者,男,30岁。症见咽喉肿痛,咳嗽,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热结痰瘀,宜选用的药物是()

A.马勃

B.玄参

C.山豆根

D.射干

E.牛蒡子

二、配伍选择题

A.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B.发汗解表

C.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D.和解少阳

E.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桑叶配菊花善()

2.麻黄配桂枝善()

3.桂枝配白芍善()

A.淡竹叶

B.芦根

C.栀子

D.天花粉

E.知母

4.能清热除烦,利尿,治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的药物是()

5.能泻火除烦,清热利尿,治湿热黄疸,热淋,血淋的药物是()

6.能清热生津,利尿,治小便短赤,热淋涩痛的药物是()

三、答案及解析

一、最佳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B:未题考查夏枯草的性能特点。夏枯草苦泄辛散寒清,清散兼养、蒲微兼养,专入肝经。主清肝火、散郁结,兼养血平肝,凡肝火、阳亢及痰核郁结诸疾可达。为清明目之要药,尤善治血虚肝热之目珠夜痛。故正确答案为B。

2.C:本题考查玄参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主治温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之心烦不眠,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阳毒脱疽;阴虚肠燥便秘。故正确答案为C。

3.E:本题考查连翘的性能特点。连翘苦能泄散,微寒能清,质轻上浮,入肺、心、小肠经。既清解热毒,又疏散风热,还散结、利尿、消肿。药力较强,以清为主,清中兼透,并能散结利尿,凡热毒、风热、湿热、肿结皆宜。素有“疮家圣药”之称。牛蒡子、金银花虽均既能清解热毒,又善疏散风热,但牛蒡子辛散苦泄,寒清滑利,有消肿疗疮之效,无利尿之功,可宣肺利咽、透疹;金银花味甘性寒,且无散结消肿、利尿之功。故正确答案为E。

4.D:本题考查白头翁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和阿米巴痢疾。故正确答案为D。

5.B:本题考查地骨皮的功效与主治病证。地骨皮的功效为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主治阴虚发热,有汗骨蒸,小儿疳热;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肺热咳嗽;内热消渴。故正确答案为B。

6.C:本题考查牡丹皮的主治病证。牡丹皮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主治温病热入血分而发斑疹,血热吐血、衄血;温病后期阴虚发热,久病伤阴之无汗骨蒸;血滞之闭经、痛经,产后瘀阻,癥瘕,跌打伤肿;痈肿疮毒,肠痈腹痛。故正确答案为C。

7.B:本题考查青蒿的功效。青蒿的功效为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故正确答案为B。

8.D:本题考查射干的主治病证。射干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主治咽喉肿痛(证属热结痰瘀者尤宜);痰多咳喘;久疟疟母,闭经,痈肿,瘰疬、癥瘦。故正确答案为D。

二、配伍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A:本题考查药物的配伍意义。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力强。

2.B: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3.C: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4.A:本题考查相似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病证。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水肿,热淋,湿热黄痘。

5.C: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湿热黄疸,热淋,血淋;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6.B: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热病烦渴,舌燥少津:胃热呕哕: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一、最佳选择题

1.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所致的肝肾精血两亏,该证候传变属于()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五行相生

2.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该证候传变属于()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五行相生

3.脾虚而致肾水泛滥,出现水肿,该证候传变属于()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五行相生

4.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抑木扶土法

B.佐金平木法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E.益火补土法

5.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滋水涵木法

B.金水相生法

C.培土生金法

D.泻南补北法

E.益火补土法

6.“益火补土法”中的“火”指的是()

A.肝阳

B.心阳

C.肾阳

D.脾阳

E.肺阳

7.“泻南补北法”适用的证候是()

A.肝气犯脾证

B.肝火犯肺证

C.肺肾阴虚证

D.心肾不交证

E.肺脾气虚证

8.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二、配伍选择题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五脏一体观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2.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3.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

D.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E.辨病论治

4.水肿病患者,可根据病因病机分别从肺脾肾治疗,此应用属于()

5.“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其理论依据是()

6.“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变,其理论依据是()

三、答案及解析

一、最佳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C:本题主要考查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母病及子,即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子。

2.D:本题主要考查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属子病及母。

3.B:本题主要考查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脾属土,肾属水,土能克水,脾虚无力制约肾水,反遭肾水的反向克制,称为“土虚水侮”,故脾虑而致肾水泛滥出现水肿,属于五行相侮。

4.E:本题主要考查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5.D:本题主要考查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6.C:本题主要考查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以暖脾土。但自命门学说兴起以来,多认为命门之火具有温煦脾土的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上多将“益火补土”法用于肾阳(命门之火)衰微而致脾失健运之证,而少指心火与脾阳的关系。

7.D:本题主要考查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

8.A: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特性的理解和运用。取象比类法中“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把脾归属为土。

二、配伍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A: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B: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3.E: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称为“五脏一体观”。

4.A:本题主要考查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同病异治”的实质指同一种疾病如水肿,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患者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异。

5.C:“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指的是清晨至中午,人身之气随自然界之气的阳生阴长而渐旺,故病情转轻;午后至夜

晚,人身之气又随自然界之气的阳杀阴藏而渐衰,故病情加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即天人合一。

6.D:“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变说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剧烈变化,常导致人的精神活动不稳定,从而导致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生,体现了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sy/1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