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

(点击播放语音,有对本文的详细解读。)

中医史吴瑭与《温病条辨》19

卷二·中焦篇

寒湿

四十三、湿之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表里投合。个诽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相互混淆,治不中窾(kuan重要),遗患无限,临证细推,弗成泛论。

此统言中焦湿证之总纲也。寒湿者,湿与寒水之气相搏也,盖湿水同类,其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投合,最损人之阳气。

热湿者,在天时长夏之际,盛热蒸动湿气大方也,在人身湿郁,自身阳气久而生热也,兼损人之阴液。

(湿邪)自表传来,一由经络而脏腑,一由肺而脾胃。水谷内蕴,肺虚不能化气,脾虚不能散津,或形寒饮冷,或酒客中虚。表里投合,客邪既从表入,而伏邪又从内发也。

(湿邪)伤脾阳,在中则不运痞满,传下则洞泄腹痛。伤胃阳,则呕逆不食,膈胀胸痛。两伤脾胃,既有脾证,又有胃证也……

四十四、足太严寒湿,痞结胸满,不饥不食,半苓汤主之。

此书以温病名,并列寒湿者,以湿温紧与寒湿相对,言寒湿而湿温更易明析。

痞结胸满,仲景列于太阴篇中,乃湿郁脾阳,足太阴之气,不为怂恿运转。脏病而累及腑,痞结于中,故亦不能食也。故以半夏、茯苓培阳土以吸阴土之湿,厚朴苦温以泻湿满,黄连苦以渗湿,重用通草以利水道,使邪有前途也。

半苓汤方(此苦辛淡渗法也)

半夏、茯苓块、川连、厚朴、通草。

四十五、足太严寒湿,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爽,若欲滞下者,四苓加厚朴秦皮汤(苦温淡法,茅术、厚朴、茯苓块、猪苓、秦皮、泽泻)主之,五苓散(甘温淡法,猪苓、赤术、茯苓、泽泻、桂枝)亦主之。

……

(中焦寒湿篇篇幅较大,后文省略,读者感兴致,可查阅原文。)

中医史吴瑭与《温病条辨》20

卷二·中焦篇

秋燥

一百、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麦冬、沙参、生甘草。土虚者,加生藊豆;气虚者,加人参。

一百〇一、胃液枯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之。

此以津血填津血法也。

牛乳饮(甘寒法)

牛乳(一杯)

重汤炖熟,顿服之,甚者日再服。

一百〇二、燥证气血两燔者,玉女煎主之。

玉女煎方

生石膏、知母、细生地、麦冬、牛膝。

中医史65赵献可与《医贯》10

休眠要有典礼感

《红楼梦》中的中医药01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bm/1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