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潮徐涛习大大走进了他们的实验室
简介 徐涛,清华大学生物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理学“双料”博士,生物化学专业——微流控芯片研究方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时即进入姚新生院士实验室。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辽宁省博士启动资金项目、深圳市人才驿站双百计划、深圳市药用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ResearchGrantsCounciloftheHongKong等多个国际级、省级重点项目。发表10篇高质量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8。国际刊物Biomicrofluics和Labonachip审稿人。年5月作为引进人才到我校公共基础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工作。 徐涛的故事,首先要从下面这张照片说起。 这张照片拍摄于年7月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走进了深圳市药用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徐涛(图中左一)恰好在该实验室工作。 徐涛笑着向小编回忆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习大大亲切地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我说是清华大学。事后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习大大也在清华学习过,我们还是校友呢。” 这位曾与习大大近距离接触的徐涛年5月已经作为引进人才进入我校,现在公共基础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工作,成为了一名“辽医人”。 1“双料”博士的成长历程徐涛年出生于沈阳,从小跟奶奶长大。“很小的时候,奶奶就给我出‘鸡兔同笼’的问题。长大之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多人都说学习好的长大了就可以做‘科学家’,也许从那时起,我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想法吧。”徐涛说自己的“科研梦”,是家庭教育和幼年时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共同影响。 时间一晃,一直优秀的徐涛顺利考入了沈阳药科大学理科基地班,开始了自己本硕博连读的经历。“班级施行淘汰制,因此本科时我学习非常用功。”徐涛说。从本科起,善于抓住机会的徐涛就开始频频出入实验室,提前开始了自己的“科研预热”,并取得了相当好的科研成绩。凭借天赋与勤奋,徐涛经重重选拔后进入姚新生院士实验室,本科毕业时,就在姚新生院士的指导下完成了《中药秦皮的成分研究》,这是一项将中药秦皮的粗提物进行萃取,分别进行硅胶柱,分子筛以及离子交换柱分离,在高效液相分析后,对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单体进行质谱以及核磁鉴定的研究。他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受到了姚新生院士的认可。 本科毕业后,获得“直博”资格的徐涛,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他先后发表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获清华大学第期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和清华大学校三等奖学金等。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习期间,他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了深圳市人才驿站双百计划、深圳市药用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深圳市创新环境建设计划、ResearchGrantsCounciloftheHongKon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等项目的研究。 年,徐涛入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计划,开启了自己“双料博士”的历程。凭借着不断的积累,徐涛在导师姚新生院士及联合指导教师、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杨梦甦教授的联合指导下,徐涛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悬浮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以开发制作微流控芯片平台,将微流控芯片用细胞生物学研究作为方向,开发了一系列微流控芯片,分别用于多通道单细胞阵列检测,悬浮细胞机械敏感性研究以及悬浮细胞之间的通讯研究。凭借该研究,徐涛于年顺利获得了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理学博士学位。 徐涛与导师姚新生院士的合影 徐涛与导师杨梦甦教授的合影 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徐涛非常感谢自己的两位导师。“两位博士导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们都非常优秀、非常聪明,同时非常刻苦。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治学的道理。”徐涛说。 2科研之路不停歇毕业后,徐涛的科研之路继续向前。他先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组工作了两年,期间申请了一项“一种用于肿瘤干细胞捕获和释放的微流控芯片”的专利。 被我校的人才政策和科研条件吸引,徐涛选择了辽医。年,他到我校公共基础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工作。短短两年期间,他先后开展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筛选方面的研究,分别实现了单细胞肺癌相关突变检测、建立了单细胞RT-PCR方法用于肿瘤细胞干性研究以及单细胞全基因组mRNA表达检测方法;主持了国家自然学基金青年基金和辽宁省博士启动资金项目;承担了辽宁医学院校长基金奥鸿博泽医药创新基金与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入选了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年,他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于纳米技术的肺癌早期检测研究》。目前,已经发表SCI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8。 “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其实美国很早已经做了,但是进展并不是很大。这个研究的一部分意义,是希望通过更加简单无痛的技术手段提前检测出癌症,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徐涛向小编介绍了自己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 在辽医的日子,让徐涛在科研之外又多了一重身份——大学教师。现在,他承担本科生有机化学教学任务,指导本科生实验,同时还承担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用徐涛自己的话说,是个与学生有一定“距离感”的老师。虽然在生活中他会很关心学生,尽他所能帮助他们,但他认为自己在教学上非常严肃认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 徐涛结合自身经验,还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不懈努力,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希望能尽早地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第二,‘科研要趁早’,如果有进行科研的想法,最好能够尽快地开始实践;第三,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做科研的一个重要要件。” 说到自学,徐涛的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就提到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徐涛以自己为例,进一步解释了“自学能力”。他因为读博时跨了专业,因此需要自学一些科目完善知识体系。那段期间,他对“自学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总想着,如果趁着现在有需要、有时间而没有完成这个科目的自学,那么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涉猎这部分知识了。”徐涛说希望他的经历和感受能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 除了做实验、搞研究,生活中的徐涛还是个热爱运动的人。本科时,为了通过引体向上测试,他开始健身,并且一练就是2年多。最后,他不仅体能完全达标,还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后来,他在硕博连读期间,相继练习了长跑、跆拳道、散打、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运动也是挑战自己的一种方式。”徐涛说。除了运动,徐涛闲暇时也会看电影、追剧,但几乎不刷“朋友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徐涛很喜欢的电影《一代宗师》中非常经典的台词。他说自己取得的成绩就是对这句话的很好诠释。对徐涛而言,科研就是要坚持,要“念念不忘”,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辛苦。“我是个重视过程甚于结果的人。每取得一点点进步,我会感到短暂的快乐,不过会很快平静下来。”永远在路上的徐涛,总是不断地向下一个目标发起着挑战…… 文/王聪 图/张茹 责任编辑/王聪张莉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yx/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 下一篇文章: 高尿酸血症需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