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由于条件限制,药家只能充分运用人的感官来辨认药物。几千年来,药学家积累了一整套药物经验鉴别法,概而言之,主要有尝、看、嗅、试诸法。

“尝”是口尝。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口尝是鉴别药物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可以精细地辨识药物特有的气味。

《神农本草经》收载的甘草、苦参、五味子(以上均以突出的味为名)、细辛(以根细长而辛辣得名)等药,其名称就已经概括了各药最突出的味道。

“看”是利用视觉观察药物的外形,这是运用最多的药物鉴别方法。秦汉以前就见于本草记载的人参,是因为其根形类似人形而得名。牛膝是因为其原植物的茎节(茎上生叶的地方)膨大如牛之膝。

“嗅”是通过嗅觉感知药材的挥发性气味。《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木香、麝香,都是以香气命名。梁代陶弘景在鉴别药材时,就注意到利用嗅觉。

他说败酱草“气如败豆酱”,这一特性成为鉴别该药来源的可靠依据。又,陶弘景说白鲜皮“气息正如羊膻”,故该药又名“白羊鲜”或“白膻”;

《唐本草》说徐长卿“有臊气”,正是本品所含特殊成分的气息。老药工鉴别狗宝,常将鉴别物用口呵呵热气,立即嗅闻,真狗宝肯定有狗屎气息,若无此气息,则不用深入鉴定。对于有经验的药工来说,嗅法是不可缺少的可靠方法。

“试”法就是试验测试。在古代,这样的测试多借助水、火来进行。

例如常用来治疗眼疾和痢疾的秦皮,早在西汉初《淮南子》就注意到该药“以水浸之正青”。陶弘景说:“水渍以和墨色.色不脱,微青”。《唐本草》记载:“水渍便碧色。”这都是因为该药在水中呈蓝绿色荧光,直到现代,依然是鉴别正品秦皮的特异性证据。

判别沉香是否沉水及沉水的程度,则依据的是含油脂越多的沉香木,越容易沉水。火烧法也是鉴别药材常用的方法。例如硝石与芒硝外观都是白色结晶,陶弘景鉴别硝石,“强烧之,紫青烟起”,这与现代火焰分析法原理相同。

琥珀珍贵,因此也有赝品。《唐本草》鉴别法是火烧琥珀,“有松气”为真。北宋寇宗奭鉴别枫香、松香与乳香,云“烧之尤见真伪”,即燃烧后各自会产生的不同气味。

除此以外,触摸体会药物表面性质,敲击倾听不同的声音,折断体察其坚韧程度,新鲜药物切断观察流出汁液的颜色等等,都是鉴别药物真伪优劣曾用到的方法。

自从医药分家以来,“用药者一只眼”的现象随之而生。药家辨识药物真伪优劣,考证本草,正本清源,是其职责。不能苛求用药者同时也具备药家功夫。

但是,药家已经考证,甚至《药典》已经明载其来源及性质的药物,如果用药者不去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得快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yx/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