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脾胃的神奇功能皇帝内经第一
听课随记:(底部链接有原视频) 脾脏做为仓廪之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要想养护好我们身体的仓廪之官,该怎样做呢? 一、脾为人体气机枢纽 (一)甜食的妙用 有这么一个现象,有些人在郁闷的时候,尤其是女生,郁闷的时候喜欢吃一些甜食。吃了点甜食以后呢,对于改善郁闷的症状,改善心情胡些好处。 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 有人说,郁闷、心情不好,这是肝郁的原因,而吃些甜食为什么能有点作用呢? 《黄帝内经》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辛甘发散为阳”。 辛:指辣的东西。 甘:指甜的东西。 辛味的,甘味的,它都有一个发散的作用。 甘味是入脾的,入脾以后,脾就可以把这些甘味的东西,向其他四脏,全身四处去布散,这个就是指“甘发散”。 (二)关于气机 吃点甘味的东西,可以改善脾的这些功能,而对缓解肝的抑郁就有好处。这个道理到底是什么? 这里要谈人体脏腑的气机。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脏腑不要看都固定在那儿不动的,不是,脏腑里边的气机一直是在活动着的,也就是说人体是靠气组成的,气聚而形成了我们的脏腑、器官、组织...等等。 1.百病生于气 那么这些气,都是在运动变化着的,所以《黄帝内经》当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黄帝内经》之《素问·举痛论》讲:“百病生于气”。 各种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气的这些异常的变化产生出来的,所以称作“百病生于气”。这些气在人体当中,一直处在运动变化当中,这些运动变化无外乎就是以下几种形式: 有上升的,从下边往上走的; 有下降的,从上边往下走的; 有向外的,从内里向外发散的; 有向内的,从外向内里收缩的。 这就是所谓的“升、降、出、入”。 2.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黄帝内经》之《素问·六微旨大论》讲:“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这是《黄帝内经》的一个著名论断。 那么在这个运动变化当中,升降出入变化过程当中,心和肺是在上边的,肝和肾是在下边的。 古人认为,在上边的要下降,在下边的要上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互动、互交。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前提,不是说在上边的就只是下降,它也往外散。 比如:心脏。 心脏,主血脉,属火。心脏属火,就有布散的这种功能。同时,心火还要下降。 比如:肺。 肺,在上边,有一个宣发的功用,把水谷精微敷布到人体的全身。 《黄帝内经》之《灵枢·决气》讲:“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若雾露之溉:下大雾,有露水,从上往下敷布。 肺即有宣发向上的功能,也有下降的功能,水液要从上边往下走,靠的是肺。因此叫做:肺主通调水道。 它有一种治疗方法,人要是小便不通,中医强调要宣宣肺,也叫“提壶揭盖法”。 这就是说肺也有上升的,也有下降的。 3.强调两点 在这里,需要突出强调两点。 一是人体的脏腑之气,是时刻在运动变化当中的。 《黄帝内经》之《素问·六微旨大论》讲:“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也就是说人体的气机,人体气一直处于一种升、降、出、入这种运动变化之中。 我们的脏腑之气也是一样的,也正是由于有运动变化这样的特性,所以,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也就是说症状发展到什么阶段,我就用什么方法去治。 也可能今天我给你开一个补的方子,没准过几天你再来,可能改成泄的方子了,因为疾病是在变化当中的。 二是人的这种生命活动,是天地气交而形成的,那就是说在上的是要往下走,在下的是要往上走,这样二者交互起来,才形成了人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黄帝内经》之《素问·宝命全形论》讲:“天地之气生,以四时这法成”。 没有天地之气的交合,人也就没有正常的生命状态。 《黄帝内经》之《灵枢·本神》讲:“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上天给予我们阳光、雨露、风...等等,大地给予我们的矿产、植物、谷物...等等,靠这些东西形成了我们的人。实际上也一再强调,我们人依靠的是天地的交合。 所以,脏腑的气机也是一样的,它非常强调在上面的脏腑(之气)要向下走,在下边的脏腑之气要向上升,二者交合起来。如果一旦不交合,二者分离了,向上的往上走,在下的往下走,二者不交合了,这人可能就要就要死亡了。 二、脾主升胃主降 人体的气机要持续地处于升、降、出、入这种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运动变化,才带来人体旺盛的生命力,而这种运动变化的气机一旦停止,所带来的就是生命的终止。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保持气机的这种良性运动的过程,哪个器官?哪个部位?是会起到重要作用的呢? (一)脾胃的中枢作用 在这个气机良性运动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特别关键的脏腑,就是脾胃。 脾胃是居在它们中间的,也就是上边有心肺,下边有肝肾,中间是脾胃,脾胃的功能是:脾是主升的,胃是主降的。 因此,其它四脏的升降,跟脾胃有关系。实际上是脾气升,则诸脏之气皆升;胃气降则诸脏之气皆降。所以,古人就把脾胃称作”脏腑气机、人体气机的枢纽。 (二)脾胃的斡旋作用 它对其它四脏,对全身脏腑起一个斡旋的作用。 《黄帝内经》之《素问·刺禁论》讲:“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使:役使的意思,指脾胃是为其他脏腑干活的。市:市场的意思,物交换的这么一个大市场,各路在这里进行交通。 因此,《黄帝内经》实际上把这个脏腑气机又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也正是《黄帝内经》整体观思想的一个重要反映。 (三)猪肤汤香醒脾 说到脾胃的中枢、斡旋的重要作用,想起来一道考题,是考临床诸如《伤寒》《金匮》《温病》这(些)经典的博士,但是《黄帝内经》要出题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讲:“少阴病,下利,咽痛,胸闷、心烦,猪肤汤主之”。 少阴病: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指的是心肾有病,心肾不交。 心火应该下降而不下降,它上炎;肾水应该上升而不上升,反而下降。所以出现了下利。“下利”就是泄泻,还出现心火上炎,出现了咽痛,嗓子疼痛。 那么心火应该下降,它下降不下来,所以产生胸满、心烦这类病证。猪肤就是猪皮,作用是滋肾水,降心火的作用。因此用猪肤汤可以来治疗这个病证。 考题是:猪肤汤要熬香,为什么? 有人回答很简单,熬香了好吃。 实际上它要让你抓住香入脾,香可以醒脾。因为心肾相交,脾胃在中间,它是你心肾相交的枢纽。 所以古人讲,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脾为黄婆(媒婆)。水火不相容,它们怎么才能交起来啊,中间得有媒介,这个媒介就是脾土。 大家想一想,这个脾胃中枢在这里的这么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三、调胃治百病 既然说到脾胃是我们五脏中的中枢器官,起到汇总、调节、枢纽、斡旋的作用,那么其它脏腑是否也有自身的循环机制呢?脾胃的这个中枢器官,在其他脏腑自身循环的机制中,还能起到什么样的具体作用呢? (一)五脏之中皆有脾胃 《周慎斋医学全书》讲:“五脏之中,皆有脾胃”。“心之脾胃,肝之脾胃,肺之脾胃,肾之脾胃,脾胃之脾胃”。 也就是说,各个脏腑当中,又含有脾胃。含有脾胃的两点: 一个是脾为后天之本,这是各个脏腑都含的;另外一个,就是脾胃为气机的枢纽,各个脏腑自身的这种升降,靠的也是脾胃。 说一个人抑郁,反而吃点甜的东西倒好了,因为甘是入脾的,脾功能强健了,升降之力有力了,就可以使得各个脏腑气机升降功能正常,有利于这些脏腑气机和升降出入,因此一些心情抑郁的,吃一些甜食就会心情好转。 当然,不要过(度)吃甜食,因为《黄帝内经》讲凡事不能太过,叫“中病即止”,“生病起于过用”,不能太过。 如果吃的过甜了,就会黏腻,就会阻滞,所以甜吃得过多了,就会造成黏腻不爽,阻滞脾胃,导致脾胃反而气机不通畅了,人感觉到脘腹胀满,饮食欲也都没有了。 (二)脾胃对身体的影响 这里所谈的问题,脾胃是脏腑气机的枢纽,聚于中焦。脾是主升的,胃是主降的,如果脾胃升降不利,就出问题了,就会影响身体,有两个方面: 1.对脾胃自身的影响 一是脾胃自身升降不利,首先影响到脾胃自身,导致身体消化系统的疾病;另外一个就是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影响到其他各个脏腑的气机升降,造成气滞血瘀。 比如,脾气该升不升,该降不降,首先会导致气滞,气滞就会造成血瘀,所以经常可以见到有病人胃疼。胃疼实际上就是脾不升、胃不降,造成一个气滞血瘀。有人疼得脸色煞白,捂着肚子弯着腰。这个时候,应该调畅脾胃。市面上有这样的成药,叫:气滞胃痛冲剂,主要是调理脾胃。 该降不降 而当胃气不降的时候,胃气应该是下降的,反而不下降,可以首先引起打饱嗝儿、呕吐、呃逆...等等,有时候把这种呕吐作为一种治法,中医叫“吐法”,这种吐法主要是运用于胃气不降的,有那种邪气,滞留在我们的咽、食道、胸部等等,人感觉到非常地憋闷,这时可以使用吐法,也就是《黄帝内经》所提到的“因势利导之法” 《黄帝内经》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其高者因而越之”。 因为病位在上,因势利导,在上者让它从上而解,因此可以用吐法。吐法的方法很多,有的拿羽毛探一下,有的用勺把压舌板,甚至用手指头抠一抠咽喉,造成吐。 当然,这个吐不可过用。得适应这样的病证的,可以用一些吐法。 另外,胃气不降可以产生便秘,这在临床上很常见,在《黄帝内经》里称为“浊阴不降”,就是(月真cheng)胀,脘腹,胀满的,肚子也是满的,就是不大便,曾见过十天拉不了一次大便,病人非常痛苦。 这时,一方面要用药,顺应胃气,使其往下降;另一方面还要补补气,使它具有这种能力,具有这种动力使它下排。 该升不升 那么,清气应该上升,脾气应该升提,脾气如果不升提,就会 《黄帝内经》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清气在下,则生飧(sūn晚饭)泄”。 因为虚了,上升不上去了,因此会腹泻。 对于腹泻的病人,中医大夫很多都在用健脾,升提。当然,临床也是要辩证论治。 有个病人一天五、六次大便,一拉20年了。一般人都可以判断,这肯定是脾气不足,不能升提了,可以用一些补气、健脾、升提之药。但是,对这个病人没效,后来详细一问,大便当中是有不消化的东西呢?还是大便比较黏呢?俗称挂盆不挂盆?也就是黏不黏,马桶好冲不好冲?回答说比较黏,比较臭。 这个时候,用的就不是要健脾升提了,一般来说,黏腻不爽了,有湿热在里面了,所以当时治疗就没有用健脾升提之法,用的是泄泻大肠湿热之法,像白头翁、秦皮、葛根、岑连,这一类的药物,用上去了,结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这里就是辩证论治,不可一概而论。 2.对其他脏腑的影响 刚才所说的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胃气不降了,也就是说浊阴在上了,一个是清气在下不能升提了,但这两个都是脾胃自身它的病变,影响的也是自身的一些功能,那么脾胃如果出现问题了,还可以影响其他的脏腑气机的升降,也可以产生很多疾病。 失眠 失眠这个病对于有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要睡觉了,躺在这儿,怎么着都睡不着,有时两仨小时,他还在睁着眼待着,心里非常痛苦。也有的人躺下睡个几分钟以后,非常容易受惊醒,醒了以后不能再入睡。还有一部分人是梦特别特别多。 我们把睡眠都称为是一种精神营养,当睡眠不足的时候,人的这个精神是差很多,最主要产生的就是焦虑、紧张、最后造成身心交瘁、疲惫这么一种症状。 《黄帝内经》认为,失眠的人怎么才能睡觉?说这个气白天行于我们的阳经,就是属阳的经脉;晚上,是行于我们属阴的经脉。人怎么能入睡呢?人要想睡觉了,那就是气从阳经进入到阴经了。这是一个气机运动,进入到阴经了,人就睡眠了。因为进入到阴经,就藏起来了嘛。当醒的时候,这个气从阴经里面就出来了,到阳经了,阳是属于外嘛。主动,这人就活动了,开始思维了,四肢运动了。 嗜睡 有人骑着骑着自行车睡着了,掉沟里了,躺在沟子里还在睡觉。不管哪种情况,都是气机不畅所导致的。《黄帝内经》认为,这个气从阳经到达阴经,最后的经脉就是肠和胃。气从阴经出来到达阳经的最后的经脉就是脾经。所以, 《黄帝内经》之《素问·逆调论》讲:"胃不和则卧不安"。 这里的胃,可以理解为脾胃。脾胃这个气机枢纽不利的话,可以造成脏腑气机不顺畅,气到不了阳经,也到不了阴经,导致了一个可能产生失眠,也可能产生瞌睡。 因此这个时候,要紧紧抓住脾胃这个枢纽,可以使用《黄帝内经》十三方之一的“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shú)米汤(药方1-) 半夏、秫米:秫米就是小黄米,黄黏米百度解释为高粱。熬好了以后喝下,覆杯即卧。把杯子往那一扣,这人就能入睡了。 半夏和秫米是在干吗?就是在调理脾胃,祛除痰浊,使脾胃的升降之力恢复,使脏腑之间的气机恢复起来。 咳嗽 咳嗽由肺所主,肺主气,呼吸之气都是由肺所主管,那么咳嗽呢,在《黄帝内经》当中叫做“此皆聚于胃”,咳嗽有肺的毛病没有?有,但同时跟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 《黄帝内经》之《素问·咳论》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不要认为这咳嗽,就只考虑肺,因为五脏六腑都可以影响产生咳嗽。这也是《黄帝内经》整体观的思想。在咳嗽这个病里头,尤其是咳嗽又有痰,所以《黄帝内经》又认为,这个痰液“聚于胃关于肺”。 痰液、水液,怎么就能成为痰了呢?不能变为津液了? 在脾主运化当中,有一个“脾主运化水湿”。如果水液不能变为津液,输布到全身的话,有的就会形成痰浊,形成痰浊影响到肺,就形成我们所咳嗽出来的痰,因此治疗咳嗽有痰,一方面要治肺,另一方面要化痰。 痰是由于脾胃升降不利所导致的,因此这个时候你就要升脾,降胃,化痰、祛湿来去治疗。 所以说,不是本身脏腑脾胃病变的,其他脏腑病变,也跟脾胃有密切关系,所以,脾胃为升降的枢纽。 (三)百病可从脾胃治 有些疾病呢,就要注意了。当从你本身脏腑来治,治疗效果不太好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从脾胃着手来去治疗,因为脾胃是五脏的气机的枢纽,所以其他脏腑有病了,从这个脏本身来治,治不好的时候,就要抓住脾胃。 《黄帝内经》之《灵枢·本神》讲:“脾气虚,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所以,有医家李东垣提出:百病可以从脾胃入手,来去治疗。 像失眠、咳嗽、抑郁症、中风病、高血压、小脑共济失调等等,都可以从脾胃入手来治疗。 像口腔溃疡,实际上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去治疗。 遇一位男性患者,口腔长溃疡,下阴也有溃疡,西医诊断为“白塞氏综合症”。从阴虚考虑吧,效果不是特别好,从阳虚考虑吧,效果也不是特别好,最后就紧紧抓住,用升降散来去加减治疗。 升降散,就是僵蚕、蝉衣、片姜黄、生大黄,它是调理,使脏腑气机顺畅起来,着重于调理的还是脾胃的气机,使脾胃气机一调,使脏腑气机涡旋起来,升降出入,也就转为正常。 因此,百病也可以从脾来诊治。 这也突出了脾胃为脏腑气机枢纽中枢的这么一个含义,这也正是它临床的这么一个价值。 四、如何调养脾胃 保持好脾胃功能的正常工作,才能使我们体内的气机更好的运动起来,由此脾胃的中枢机制才能更好地得以使用和发挥,那么怎样来调节我们的脾胃,才能使得其机制能实现良好的工作和运转呢? 那么说到这儿呢,我们怎么来保持脾胃升降出入的这么一种功能,这里强调三点: 1.吃东西杂一些 尤其是味,像辛味、甘味,可以杂和来吃一些,因为辛味、甘味,它有利于这种气机的发散,也就有利于脾升胃降,这样也就有利于脾胃升降气机对于全身脏腑气机的斡旋的这么一种作用。 2.吃饭不要过饱 不论是自助餐,还是别人请客,都不能猛吃。因为过饱很容易伤脾胃,很容易造成胃气不降,脾气升提不起来。而脾气升提不起来,胃气降不下去,就很容易产生多种疾病。因此有人说,很多疾病都是吃的给撑出来的。所以,这一点也是要大家特别注意的。 3.舒畅情志 怎么舒畅呢?有人说这女性让她多叨唠叨唠,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另外还有一个方法,能不能多唱一些歌,没事的时候可以到那个卡拉OK去吼几嗓子。 因为中医认为,歌入脾,一唱歌可以升发我们的脾气,而脾气一升发,有利于全身各个脏腑气机的升降条达。 下一讲:1-12《请养护好我们的脾胃》 本讲座来源于央视百家讲坛链接自腾讯视频网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解读 按“本文位置”提示,可以找到《皇帝内经》 听课随记·张数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yx/4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五运六气地气变化对人之生死的决定作
- 下一篇文章: 推荐史上最全的中药功效大全为了家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