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小儿王rdquo刘弼臣
著名儿科专家刘弼臣教授擅医小儿哮喘,立法方药独具特色,效果显著。 01倡外风引动内伏风痰论刘老提出小儿哮喘,乃内因风痰内伏,外因感受风邪,外风引动内伏之风痰所致。诱发小儿哮喘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感受风邪。 02治疗小儿哮喘基本方刘老针对痰涎伏于肺,内风伏于肝,外风始受于肺的病机,创制治疗小儿哮喘的基本方为:辛夷10g,苍耳子10g,玄参10g,板蓝根10g,山豆根5g,钩藤10g,地龙10g,紫石英15g,秦皮10g。 本方具有调肺平肝,温肾降气,化痰平喘的功效。 方中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山豆根5味药,最能体现刘老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具有宣肺通窍畅气机,祛邪护肺安内宅的作用。 发作期用之宣散外邪,调畅气机;缓解期则能切断病邪入侵的途径,防止外风引动内伏之风痰。 钩藤、秦皮、紫石英3药是刘老推崇的治哮良药。 03辨发作与缓解加减用药 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感外邪和内生之痰易从阳化热,故热性哮喘尤为多见。 发作期,刘老常用基本方加葶苈子5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以泻肺平喘,降气消痰。 哮喘发作期经治疗缓解后,针对风痰内伏的内因,关键在于脾失健运,治疗强调脾以健运为补,并不采用黄芪、党参之类补脾药,主张长期服用基本方加二陈汤(陈皮5g,半夏5g,茯苓10g,甘草3g),以健脾化痰,缓以图功,远期疗效较好。 附: 治疗哮喘,该如何控制中药的剂量?“过钱”之说,系指细辛入散剂而言,复方汤剂内每服酌用细辛6-9克,煎取日2-3次分服,多无大碍,反具顿挫病势之殊功。 治病一定要考虑到病机和药物的升降开阖,仲景方中姜、辛、味的配伍,提出了哮喘有新、久、虚、实之分。 新喘、实喘责之于肺,有邪为实;久喘、虚喘责之于肾,无邪为虚。 01初起多系感寒而发,急则当治其标。 对脉促数而喘者,轻则半夏厚朴汤加减,重则越婢术夏汤增减(麻黄、生石膏、半夏、炙甘草、白术、生姜、大枣、厚朴、细辛、五味子); 胸腹胀满者,厚朴麻黄汤主之;痰饮较甚,喉间痰鸣如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甚佳;寒包火者,适用麻杏甘石汤或白果定喘汤;兼烦躁者,大青龙加重石膏;表寒里饮,咳唾白色泡沫状痰,小青龙汤最为合拍。 惟以上方剂中,举凡(干或生)姜、(细)辛、(五)味(子)配伍并用者,三药一定要等重量。 若担心细辛量大,小量投服之,则其效立减,所谓“辛不范例”。 02及至哮喘中期,有虚有实,即本虚标实、大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均不相宜,后世人参定喘汤、人参麻黄汤皆标本同治之方,不过均偏重在实。 气虚者,久病喘促之发,已不受季节气候之影响,但见脉上部浮数,下部两尺沉细,为上盛下虚,以下虚为主,治疗宜大补肺气、纳气归肾。 给予全真一气汤蜕化方:人参30-6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怀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姜5片。 我曾用此方治愈或控制多例此型多年哮喘患者。 人参小剂量应用其性上浮,大剂量应用则下沉。半虚半实用人参定喘汤,乃人参与麻黄同用即此意。前人用人参每服达90克之多,我酌情用30-60克亦佳。 《景岳全书》用贞元饮(熟地克,当归21克,甘草12克),徐灵胎甚至主张用人参块。但实症用此法,要犯虚虚实实之戒。 03后期痰如泉涌之哮喘,可用桂附地黄汤,以温化痰饮,填补下元。久虚之体,每多中州运化失职,痰涎滋生不已。若不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渐至正气虚甚,则肾水上泛,龙雷之火上亢,终至毙命。 后期肺脾肾俱虚之哮喘,人参、熟地既治其本,亦是上好之化痰药。 久病暴喘,用蛤蚧尾0.2克研末,顿冲服,劫喘甚效。平素每日佐食炙核桃3-5个,对治疗虚喘颇有助益。 病情得以控制后(静止期),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先投肾气丸加沉香、五味子以纳气归根;继用脾肾同治法,即先后天并重,晨服五味异功散或六君子丸,晚服肾气丸,以扶正培本,巩固疗效。 “三分医药,七分调养”。适其劳逸,过劳或久卧哮喘亦概莫能外。 一要知宜知避。预防感冒,以免外感引动内饮;盐哮糖哮之人,要忌食糖、盐。 二要知过劳皆可伤气。故须劳逸适度;久哮之人,尤应远房帏,以顾护本元。 三要节其饮食。以清淡为佳,膏粱厚味足以导致湿热,皆宜节制之。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肿瘤与肺癌证治》,谢继增编著,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9。 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bm/11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财富天水农历九月十三,三阳川人民邀您参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