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验方内科疾病小验方三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 口服中药 ①脾肾阳虚为主,畏寒肢冷,言语低微,肢体浮肿,按之不起,舌淡苔白润,脉沉细。处方:附子、白术、三棱、莪术、制大黄各10克,党参、黄芪、茯苓各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干姜3克。水煎成毫升,分2分服完。 ②气阴两虚为主,纳呆息微,浮肿较轻,口气臭秽,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处方:党参、黄芪、生牡蛎、玄参各15克,金银花、生大黄、川黄连、桃仁各10克,丹参30克。煎服方法同上。 加减:昏迷者加郁金、菖蒲(中药水煎鼻饲);呕吐加竹茹。 中药保留灌肠:生大黄60克,生牡蛎60克,加水煎取~毫升保留灌肠1小时以上,每日1次,用至非蛋白氮、二氧化碳结合力降至正常为止。 西药:应用抗生素,纠正酸中毒及支持疗法。 痛泻要方加味治急性肠炎 两年多来,笔者用《医方集解》的痛泻要方随证化裁,治疗急性肠炎36例,效果显著。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临床资料:36例中,小儿12例,成人24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5岁。病程在1~5天之间腹泻日5次以下者17例,5次以上者19例。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泻后痛减,所泻者为稀水,或溏状便,色微发白或浅黄,肠鸣,个别患者尚有轻度恶风寒,或见发热,舌平或淡,苔白稍厚滑腻。粪检:脓细胞(++)5例,(+)者7例,未见脓细胞者24例;粘液(+)者5例,无粘液者21例。 治疗方法:基础方为痛泻要方:防风、白术、陈皮各12克,白芍15克(此为成人量,小儿宜酌减)。 随证加味:挟食滞者,加焦三仙;寒泻者,加苏梗、砂仁,或更加干姜;热泻者,加黄连、秦皮湿重者,加苍术、车前子;发热者,加葛根、黄连;脱水者,加服糖盐水;脱水重者,应静脉输液。上方水煎,取汁毫升,分2次温服。症状消失,皆用六君子汤1~2剂以善其后。 疗效标准:症状消失,粪检正常为痊愈;症状减轻,粪检好转为好转;症状及粪检均无改变为无效。 结果:愈30例,3例好转,3例无效。服上方者,皆未发现有毒副作用。 体会:上方白术健脾祛湿;防风祛肝邪以助脾土;白芍泻肝,缓急止痛;陈皮行气醒脾,消胀止痛,故用之,可抑木培土,使肝脾调和而获愈。其所以又随证加味者,以腹泻有偏寒、偏热、偏湿,或更有各种不同的兼邪也。 从痰论治糖尿病 中医认为,痰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诸多合并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日久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的形成,使病变日渐加剧,最终导致诸多合并症的形成。 糖尿病在治疗上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化痰祛湿、降糖降脂之法,以图治病求本。常见证型和治法如下: 痰浊中阻 患者头晕,目眩,耳鸣,恶心,呕吐痰涎,脘腹满闷,形体肥胖,气短乏力,肢麻,舌体胖,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濡滑,血糖增高,血压正常。治则燥湿祛痰。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基本方: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生姜各15克,茯苓25克,泽泻50克,大枣4枚,紫苏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痰热内扰 患者头晕,心悸,失眠,烦躁,大便干,口干渴不欲饮,形体肥胖,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数,血脂血糖增高。治则清热化痰为主。药用黄连、半夏、陈皮各15克,竹茹、枳实各20克,甘草15克,赤芍、白芍各20克,枸杞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虚痰阻经络 患者口渴多饮不显著,四肢酸软无力,形体肥胖,头晕肢麻,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无力,血糖增高,血压正常。治则益气化痰,活血通络。参芪温胆汤加减。基本方:黄芪、党参各25克,半夏、陈皮各15克,茯苓25克,枳实9克,苍术、竹茹各12克,生山药20克,麦冬15克,鸡血藤、丹参、花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注:以上验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 《民族医药报》 验方提供 苓文国华应明春 值班编辑 毛凯亮 值班主任 张海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zp/7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去年的药一这么难,年执业药师考生
- 下一篇文章: 小郎中学医记系列1麻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