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视频新闻)

  汕尾民间艺术品种丰富,这里遗存有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四个全国稀有剧种。正字戏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大戏之称,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正字戏的声腔与伴乐丰富多彩,有杂以弋阳、余姚、海盐、青阳、四平腔调的正音曲和昆腔、杂调,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珍稀剧种。

西秦戏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明代由西北地区的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海陆丰地方戏,由于是西部地区传过来的秦腔戏种,故简称“西秦戏”。西秦戏用海丰官话演唱,属板式变化体声腔系统,约有多年历史,音乐唱腔有正线、西皮、二黄、小调数种,艺术风格同秦腔、徽剧相近。

白字戏

  白字戏又叫“海陆丰白字”,用海丰方言演唱,音乐以联曲体为主。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甚至更早。白字戏从闽南流入粤东,与当地方言和民间艺术结合,音乐唱腔基本为曲牌联缀体,辅以民歌小调。因唱曲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所以又俗称“啊咿嗳”。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音乐等汉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戏种。

皮影戏

  皮影戏与闽南、潮州和台湾地区的影戏同源,是“潮州影戏”的遗存,相传南宋末年从闽南传入,是南路的一支。皮影戏是由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集绘画、雕刻、音乐、舞台技艺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剧种,是多元化艺术潮流中的一朵奇葩,被公认为世界文化的活化石。

新闻来源:汕尾广播电视台 记者:戴运辉

编辑:陈凯珊责编:黄舒青编审:钱媛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zp/1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