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地址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40638.html

我初识柿丸的功效,在5岁前后。时值改革开放前夕,我居住在一个十分偏僻而又非常贫困的小山村。一个隆冬的半夜,我正在二楼的板房里做着“吃大餐”的美梦,忽然被一阵嘈杂惊醒,下楼一看,大厅地上躺着我的一位表叔,他因贪杯喝酒过量而醉倒昏迷了,一时无方可解,生命垂危。混乱人群中,只见我祖母手抓一块脸盆,“噌噌噌”地快步上楼至仓间,放两捧柿丸至盆中,抓起一个小锅盖扣住脸盆,用力甩动几下后开盖取出柿丸,盆底便出现了一大片粉状的“白霜”,祖母即取这些柿霜配温水给表叔灌下。奇迹出现了:表叔很快便苏醒过来,并不断好转。大家都惊叹说柿丸能救命。

山珍柿丸

我知道柿丸就是我们山村极其普通的一种果干而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甜味食品。这种果干疙瘩能治病?还能救人命?长久以来我对此都是持怀疑态度的。直到前些年在书上看到柿丸上的“霜”其实就是葡萄糖等物质,才发觉柿丸解酒,是有它的科学道理的。

柿花

古田柿丸,是由本土特有的最适于制作果干的小圆形“柿丸柿”经削皮、日晒后制成的食品。其品质、口感和味道与我国北方大量生产的柿饼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柿丸的原材料柿果的生产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的人工施肥与施药,制作采用的也是自然晒制法,不加入任何其他物质,更不用说添加剂了。

“柿丸柿”品种之一

古田柿丸作为食品,富含果糖、葡萄糖、蛋白质、锌、铜、磷、铁、钙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因其具有诸多的对症功效,如能和胃、润肺、止血、涩肠、解酒毒、降血压等,又被作为不可多得的纯天然药品。

柿丸相比于其他的果制品,在形状上显得有些丑怪,其表面上的柿霜时间一久便会泛黄并脱落,因此柿丸常被乡村人称作是“土得掉渣”的食品。但就是这其貌不扬的山野柿丸,自古以来总被沿海乃至于东南亚地区的人们视为“山珍”,并倍受钟爱,因为据说居住海边的人们易受海洋性天候的伤害而罹患“寒虚”之症,而柿丸则被认为具有“温补”之功。明清时期,柿丸是古田与沿海各地、东南亚各国干货交易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古田人常贩运柿丸近至福州、厦门等地,远至马来西亚等国,去换回“海货”或银两。

旧时山民的重要生活来源--柿子

东南亚地区被古田人称为“南洋”,那里有大量从古田迁徙过去谋生的侨民。侨民们因为有与家乡人共同的生活习惯,对海国水土的不服以及对柿丸营养、药用价值的高度认可,而形成了其与古田长期以来保持的对柿丸的供需关系。我想,古田柿丸在现代还能不远万里地漂洋过海,远销南洋,其价值早已不再是因为它作为食品或药品了,那是因为柿丸代表了那浓浓的乡情,并已然成为海外华侨品尝乡味、聊解乡愁的重要依托与载体了。我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每到秋冬时节,县供销社的一个购销站门口总是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收购柿丸”——“南洋专供”;我也清晰地记得,那时祖父写信给南洋要回乡探亲的亲人,要他们选择旧历十一月回来,我知道原因只有一个:那时才有我们山村人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柿丸,我更知道,那其实并不是柿丸,是家里亲人们一颗颗火热的心!

古田柿丸虽享誉八方,然其产量却从来都不高,且产地也很受限制,原因是适合柿丸柿树生长的地方很少。在古田,柿丸柿树只集中分布在县中部南北走向的土满山地带西南侧,即大桥镇的横洋溪及其源流区域,尤其集中在坑头、岭头、丘地、兰坦、常洋、梅坪等村。这些村子地处溪谷两旁广布红、黄壤的中、低山地,加以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带来的充足日照与降水,适合柿丸柿树的成长。先人们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见缝插针,栽种柿树,又经长期补种,逐渐形成了规模。

老树长伴老屋,哪怕人去楼已空

柿树是长寿树种,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这些柿丸柿树,基本上都有百年以上的树龄,有的甚至高达年以上,同时它们还具有能数百年结果不衰的特点,实在算得上是祖辈留给后人们的宝贵遗产啊。柿丸柿树在古田主要有桃圆柿和山虎棠这两类树种,属落叶乔木,植株雄壮,一般都高达10米以上,树冠直径十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在夏季,能形成巨大的蔽日浓阴,成为村民们的避暑佳处。

春与夏

笔者的老家就是一个柿树遍布的小山村,长期以来,村里的柿丸产量一直稳居全县三分之一之强。我虽然很小就离开了老家,但家乡的柿树早已深深植入了我的记忆,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阳春三月,柿树发芽,不几日,嫩绿的叶子布满了枝头,在阳光照射下,油晃晃的,煞是清新可爱;四月里,柿花开放,黄白色的小花冠宛如美玉雕琢成一般,绰约于枝叶间,偶有大风吹过,花朵像雪片一样飘散一地,女孩们争先将它们拾起,用草梗串起来,制成“玉”手镯和项链,视为至爱;五六月间,青柿挂枝,绿果绿叶,隐有形成无形,颇有一番意趣;秋来霜降,果黄叶黄,另成一道绚丽佳景;冬至前后,落叶归根,树顶枝头上挂着一颗颗红彤彤的熟透的柿子,像灯笼一般,造就一幅幅明艳的图画;深冬时节,柿树仅剩下那灰黑色的枝干了,但它们仍能以不俗的姿态展示风采,给人以别样的情致。诚然,家乡有柿树,四季都是风景!

秋与冬

柿树的一身都是宝,如柿根凉血止血;柿树皮治水火烫伤;柿叶降压平喘;柿花治痘疮破烂;柿果健胃润肺;柿蒂降逆下气;柿果皮治疔疮肿毒等。这些药材的取得相对容易,而要获得最具价值的柿树终极产品柿丸,则需要一个相当困难且颇费工时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采摘、削皮、晒制和上霜等。

柿果

每年立冬前后,柿子成熟,可以采摘。由于柿丸柿树都很高,须爬树方能完成采收,故采柿果是一项高难度的体力活。爬树一般由青壮年男子完成,采摘时,上树者携带一根头部有分叉以用来夹取果枝的竹竿(俗称“竹绞”)和系上绳子的小吊篮爬上柿树,稳住站脚并固定吊篮后,持竹绞叉住远处带果的细枝并将其绞断,然后收竿让果枝靠近身体,再取枝摘果放入篮中,待篮中盛满柿果时,将篮子吊放至地面,由地面上的助手倒入大篮中,再把空篮提上树。如此反复,直至树上的柿子采完。

摘柿子(技术活,存在危险,慎勿模仿)

柿果采摘后,进入削皮程序,这也是个艰苦的过程。本土作家雷芳兴在《把苦涩晒甜》一文中形象地描述了削柿皮的场景:“……油灯下一家大小围着一篮篮的柿子,开始了紧张的流水工作:小孩们的任务是摘柿蒂,一段末尾削成半圆形的薄竹片是自己制作的工具;削皮的主力是妈妈、姐姐们,她们用一把半月形的刀子,一阵‘唰唰唰’的声音过后,一颗柿子已宣告削完。提起削下的皮,是一整条的均匀、细薄的带子。”而在这样的夜晚,家里再顽皮的小孩子,也都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眼前一切开始模糊了,还是要硬撑着守在一边:近是为了最后的那餐点心,远是因为大人们允诺柿蒂可以归我们。于是细心地收集起每个蒂子,晒干了,等着人来收购。换到手的‘私房钱’简直令人欣喜若狂……”我母亲那时也是一位削柿皮的高手,我永远记得母亲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削柿皮的情形:一边,一粒粒枳子大小的柿子在一夜之间愣是储满了三五个比那时的我还要高的大篮筐;另一边,无数条被削下的薄柿皮也于不经意间堆成了好几丘“小山”。

削柿皮

接下来就是晒柿子了,晒柿的目的是把苦涩的果实通过水分蒸发、去涩、化糖,最后变为甘甜的柿干,这个程序最费工时。先将柿果摆放在一张张长方形的篾制硬质晒席上,再将晒席置于露天的晒架上,接受阳光的曝晒。傍晚收起,堆放储存,第二天再晒出。反复7天以上,则晒果完成。在这期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则柿丸的品质将会大打折扣,轻则变酸丸,重则霉变不能食用,只好倒掉。因此,高品质柿丸的制作还要依赖于天公作美,并非易事。记得那时候的我们总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立冬那一天没有雨,因为古田有句民谚:立冬无雨一冬晴。

晒柿丸

晒完柿子,柿丸制作就进入了收官阶段,最后一步就是让棕褐色的柿干表面析出一层白色的粉末,即柿霜。这个过程就简单了,用能透气的袋子如布袋、网袋装好柿干存放起来,注意通风和控温,几天之后,柿干表面就会不断析出柿霜,俗称“上硝”。一个月后,柿霜布满柿子表面,此时,柿丸制作宣告完成。

上好的柿丸,柿霜白厚,果肉烁金,称“外银内金”,又有戏称“外面葡萄糖,里面红糖”者。其口味甘甜爽适,肉质绵软滋润,食后余香驻齿,令人回味无穷,百食不厌。从前,许多生活经验丰富的古田人,都会在冬季随身带上几颗柿丸,因为保不准在什么时候会遇上谁犯了某些症状,而这几乎有对应百症功能的柿丸,也许就能出乎意料地发挥作用了。如若不能呢?末了,尚有一大用处:干粮,充饥,治腹空之痛。

古代贡品----“金凤粒”

当然,柿丸的保存也还有讲究,主要是要保持干燥、通风。此外,柿丸有保质期限,最多只可以保存到第二年柿树发芽之日,超过期限则柿丸必坏无疑,不能食用。

古田柿丸之所以享有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的高度赞誉,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传说古田柿丸曾为建县做过“重要贡献”。这里便有一段不得不说的佳话了:

话说唐开元后期,古田土著洞豪刘疆等人欲献地归唐,申请建立古田县,有关奏章因奸臣弄权而难达天子案前,延误了建县大事。开元二十八年(年)冬,刘疆亲自带领林溢、林浠兄弟和谢能等一行,携带笋干、泥鳅干、柿丸干等“古田三宝”做为贡品赴长安办理建县事宜。时恰逢奸臣李林甫久生积病且诸药无解,刘疆仅以数颗柿丸就治愈了他的病。李林甫因此大悦,引刘疆等人进宫觐见唐玄宗。玄宗笑纳了“古田三宝”,并当即批准古田于翌年建县,敕命刘疆为第一任县令。

建县“功臣”----柿丸

柿丸因其营养与药用价值,以及纯天然、高度安全性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年来有不少人对食用柿丸存在误解,甚至认为柿丸对健康无益。这是因为柿丸的食用确实存在某些禁忌,如患慢性胃病、糖尿病等疾病者不宜吃,空腹时不宜多吃等。而任何食品的食用都有相应的禁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掩盖了柿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甚至因噎废食。

曾经倍受欢迎,作过“南洋专供”的古田柿丸,近年来产量在不断下降,并有断产的趋向。这是因为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造成农村空心化,劳动力严重匮乏,像生产柿丸这样需要爬树,且甚费工时的辛苦劳作,已不是留守山村的老伯、老太们所能承担得了的了,再加上柿丸价格偏低,与所付出的劳动严重不对等,如今已有不少原为柿丸生产的重点村都没有人去制作柿丸了,只能让柿子在高大的树上自生自灭,或为鸟儿们提供免费的饕餮大餐了。

饕餮

古田柿丸的纯天然,是数百年来先辈与大自然对人们的无私馈赠,这也是古田柿丸与其他一些乡土特产绝然不同的最大亮点。衷心期待古田柿丸品牌能得到及时的开发,形成产业,好让它用那最朴素、最纯洁的甘甜去造福世人。

(图文:古田论坛网友“天言”播音:阿C)

来源:原“古田论坛”文学版

免责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yx/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