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邻家儿子当知青去云南,他的远行让我知道了有个叫西双版纳的地方,那里是热带丛林,鸟语花香,风光秀美。后来,民间流行关牧村唱的那首《月光下的风尾竹》曲子,这更是让我臆想那里的千般袅娜,万般旖旎。凤尾竹下,槟榔树间,孔雀飞舞……。葫芦笙中,竹楼佛塔,穿着统裙的傣族美女千娇百媚……。三年前,我来到位于勐海县打洛镇的边境小村勐景来时,才如梦初醒,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地方么?勐景来隐藏在郁郁葱葱的丛林深处,古风犹存,幽静祥和。不仅散发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还延续着织染、制陶、榨糖、造纸术等傣族传统技艺。给了我生态的,古朴的,神秘的,诗情画意的深刻印象。虽然后来多次前往,至今总是留恋那的自然状态与傣风民俗,想听那细柔甜美的声音,还想感受那能够让躁动的心舒适停靠的滋味。

妙香佛地,一方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世界

许多的人衷情于傣家村寨,都把其形容是一个个的桃花源。其实不然,傣村不是另一个世界的理想社会,而是活生生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美好世界。勐景来最为可贵的是善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种类繁多的热带植物本已秀丽,艺术品一般的傣家木楼,神秘的小乘佛教,独特的傣族文化,柔软和谐的民风习俗,轻盈柔美的服饰舞姿,更是锦上添花,使人陶醉。

初去勐景来的时候,误听是“梦景来”。来到寨门前,看到寨门牌匾上的“中缅第一寨─勐景来”才明其意。原来“勐景来”是傣语,“勐”是村寨,“景来”是龙的影子。传说当年天子召树屯为追赶一只金鹿,来到此地。后来人们发现这里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龙的影子。人们就来到这里守候天子的到来,可是他们等了很久都没有踪影,就索性在这里建起了村寨。故称其为“景来”。

穿过寨门亦可亲近感受勐景来自然的环境,又可领略神树、塔林、神泉、佛寺等佛教文化的庄肃。寨门草坪上耸立着槟榔树,树中是一座金光闪闪的佛像,佛像对应着一片金碧辉煌大小不一的塔笋塔林。塔尖直指天穹,顶端系有许多小铃铛,叮叮当当的铃音引人倾听来自天上的梵音。传说在公元年,傣王召烛拉翁勐景来为表彰位高僧,特地在这里建造了座塔,形成雄伟壮观的塔群。在干旱的年代里,召烛拉翁带领百官到塔林下、神树旁整整祷告三天三夜,祈求神灵保佑人民幸福安康,此举感动了神灵,就将最美的风光、最佳的栽种节令赐予了西双版纳。

我循着花的芳香往寨子里走,一棵高大的榕树耸入云霄,这就是传说中的菩提神树。菩提树也叫榕树、大青树,西双版纳热带气候环境里又多红嘴榕和小叶榕等品种。菩提树在傣族人心中很是神圣,有菩提树的地方亦有村有寨。菩提树、佛寺、水、木楼和傣女,似乎就是构成傣族村寨的基本票素。菩提树生长快,盘根错结,树干硕大,枝繁叶茂,枝条细长,好像一位巨神遮蔽着寨子,祈福保佑着寨子里的每一个人。勐景来的菩提树大小有十多颗,也许就是在这十多个神灵呵护下才让勐景来如此祥和、安宁和完美吧。菩提树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白线,树脚,环绕堆放着护树的柴禾,香蜡、粽子、水果等祭祀品整齐摆放,傣家人很是知道对菩提树的感恩。

与菩提树辉映的是寨口上的佛寺。这座佛寺属于典型的傣王宫寺庙建筑,在打洛附近较有名望,东南亚常有僧侣到这里进行佛事活动。勐景来全村的余人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就是俗界称为的小乘佛教。这里的男孩到了六岁的时候都必须剃度出家,在佛寺里学习傣文、佛教经典、历史文化,传承傣族传统技能,几年后再还俗进入学校学习。佛寺同时也是傣家人修心养性和超度的圣洁之地,对傣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寨子里有多条曲曲弯弯的洁净小道在假槟榔、芒果、椰子和大王棕树簇拥下幽丽延伸又相互连接,一道道风景也在之中展现。小道两侧盛开着九里香、龙舌兰、炮仗花、五色梅、蟹爪蕉等鲜花,生长着香蕉、杨桃、芒果、火龙果等热带水果,既有安逸的养眼环境,还能品尝美味水果的醇香。造型别致的木楼是勐景来一景,这里不同于其它的是全都木楼而见不到水泥钢筋,建筑风格也独具一格,总体看上去与多数傣家吊脚楼一致,但门梯宽大,两侧有轴栏廊檐,面向道路的一边是三面开放的客廊,也是起居生活的主要地方。木楼四周没有围墙和栅栏,独立在盛开的热带苗木和挂满果实的枝头。从这样的建筑与规划布局上可以从中感悟到勐景来人顺应气候又善良纯朴、团结和睦的品德。

要素齐全,传统技艺的魅力犹存

勐景来寨子不大,可是傣族文化却在这里汇聚。我走到寨子深处后,傣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像幻灯片一样展现出来。手工造纸术、傣陶制作、傣锦制作、葫芦丝和芒锣制作、竹器编制、民间打铁冶炼、古老榨糖术、民间染布、傣药酿酒等等让人好奇又赞叹。古往今来,傣家人凭着自己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用灵感创造出了一件件写满民族个性创造力的历史。

傣陶让我兴致勃勃,大有返朴归真之感。勐景来的傣陶不是简单的为了生活之需,还有深刻的宗教痕迹。傣陶制作既有生活中用的陶锅、陶罐、陶壶,有房屋的饰物,还有更多的佛寺神龛和饰物。烧制陶器技艺很是特别,没有专门的烧制窑,而是随地挖坑堆放一堆木柴,将所烧陶器层层放置到柴火上面,外围用稻草覆盖后再用普通泥土将稻草包裹严实,形成“土馒头”状,再其上用手指戳几个洞口,经过一天一夜的烧制,便成了美丽的陶器。

勐景来传承并为之骄傲的是造纸术。这里把造纸称为“贝叶”。贝叶纸用生长在寨子里的构树皮作为原料,以一般手工造纸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纸张洁白且韧性好,还透光、防潮、防腐,防蛀,其本身一张纸就值得收藏。

傣家人用土方制作米酒和药酒已有多年的历史。勐景来土酒用糯米为主,加土方植物酿造,酿成的酒因添加的植物和酒效目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颜色,有白有黄还有红色。但不管是那一种酒,我品尝的味道都有一种清香甘醇之味。据说都有驱湿、润喉、去火的作用。

寨子里最古老的、也是最独特的榨糖方式让人称奇。他们用大型的木制头组合成齿轮状木具,采用物理学上的轴承原理,借用人力带动木桩转动,将甘蔗汁榨出来,经过过滤,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煮熬成红糖。我买了一根当地称为“罗汉蔗”的甘蔗,请他们推动榨糖机具榨了一碗糖汁,明显感觉比机器榨取的糖汁好喝,木榨糖汁清香多了。

柔软风情,让人陶醉的文化

勐景来的傣族姑娘玉光是个热情开朗又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孩。她多次陪同我们在寨子里游走,也是因为她的陪同让我们深刻了解和感受了勐景来的风情风俗和人文文化。

我在寨子多次发现有许多的老汉身上都有纹身。玉光姑娘介绍说纹身不仅在勐景来存在,而且是整个傣民族男子中流行的传统习俗。傣族的纹身是残酷的艺术,是图腾崇拜的延续。纹身与宗教巫术相结合,派生出多种多样的纹身方法。用黥、剌、纹、墨方法,在皮肤上剌纹,留下印痕或图案。我仔细看了两个老人的身体,他们纹身的部位从头至脚都有,有简单粗条纹、细条纹或符号、咒语、生辰、名字等。主要是图腾象、龙(蛇)、牛、鸟、蜜蜂、花、树等。

每当我们走累休息的时候,玉光总是跳起傣族舞提我们的兴趣。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基本可分为自娱性“嘎光”和“象脚鼓舞”,表演性的孔雀舞和其它祭祀性舞蹈。我很喜欢看她跳孔雀舞,模仿孔雀飞舞、漫步、戏水、抖翅、开屏的舞蹈动作和优美舞姿实在让人享受。

寨子边上的孔雀河常常有许多妇女把竹筛子浮在流水上“唰唰”的筛洗着东西,远处看还以为是小鱼小虾,走近一看是筛洗小蝌蚪。我问用来干嘛,才知是勐景来傣家人喜欢吃的传统食物。也是这一幕让我有对傣族人“吃奇”、“吃生”的印象。在勐景来的几次,我也从习惯到喜欢。我们吃饭是在玉光家搭伙,她父亲知道我十分喜爱吃傣味,也喜欢“吃奇”,除了早餐外,都尽可能把一些土特食物拿出来让我品尝。我一直认为云南菜除了傣味和与之接近的佤族味、哈尼族味,几乎不能例为一方美食。玉光家的傣味很是正宗又有特色。炸青苔、舂干巴、香草鱼、喃咪……,想起也流口水。倒是我更爱喝勐景来人自己酿造的米酒。米酒甘醇余香,尤如勐景来傣家人的柔软性格和纯朴热情。

在勐景来的那些日子我常常醉去,只是因为醉意才完美,才真切。醉了,可以慢悠悠的呼吸那清凉芳香的空气;醉了,可以贴切地感受那似诗又似歌的风情;醉了,可以在梦中游离于那美轮美奂的仙境。醉很美,醉有情,我不想醒来。

小贴士

1.交通。勐景来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小洛镇。可以从景洪市由东向西和澜沧县由北向南沿国道经勐海县进入。景洪至勐景来公里,搭乘景洪每天开往打洛的班车或小客车前往。勐海县距勐景来86公里,每天有多班发往打洛镇的客车。国道和勐海至小洛勐景来公路均为柏油路面。

2.购物与美食。勐景来是傣族文化汇粹地,在村里可购买到傣族手工织品、工艺品、傣陶、傣纸、傣刀、米酒等物。出产热带水果,主要有芒果、香蕉、菠萝、杨桃、甘蔗等。傣族菜是值得品尝的美食。诸如烤鸡、烤鱼、酸笋鱼、酸笋鸡、油炸青苔、香竹烤饭、瘦肉丝炒芭蕉花、油炸竹虫等等,在村寨都能品尝到,这些都是很经典的傣家菜,香、辣、酸、鲜口味地道,价格也很实惠。另外,这里的烧烤很有特点,在西双版纳,几乎没有烧烤不成席。如将用食盐、酱油、辣椒粉等腌渍好的鱼、鸡或鸭肉压扁,包裹于香茅草、芭蕉叶或奉冬叶中,然后用竹夹夹住置于炭火上,至九成熟时还要用猪油涂抹一遍,极其香。而用青辣椒、大葱、芫荽、苤菜、青蒜、香茅草等做成的蘸料也是少不了的。

3.住.宿。勐景来食宿亦是感受傣族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勐景来没有专门的客栈,食宿主要是借宿方式,村子里几乎所有傣家都有借宿条件。借宿含三餐价格为元/人。村中央有傣族米酒坊、传统榨蔗坊和茶馆,可前往小憩休闲。另外推荐几家宾馆:

孔雀山庄,园内有很多只观光孔雀,有时会看到几百只孔雀从山上飞翔而下的景象。

菩提岛度假酒店,是按照五星标准建设的傣式别墅,小楼别具风情。整个酒店在湖中小岛,当夜晚来临时,能听到蛙声一片。

目前西双版纳气温平均气温是16℃,而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28℃。一年中只分旱季和雨季,这个季节是旱季,雨水少,河水清,而且正值百花盛开时,景象美不胜收。早晚温差大,需带上外套。

注:本文自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yx/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