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785554.html

十七、玉女煎加味治愈紫龈一例

毕某,女,9岁。

初诊∶9月1日。

主诉及病史;上下牙龈发紫多年,西医检查原因不明。

诊查;面色晦暗,唇色暗滞,胃纳一般,大便日行,小溲通长,夜梦惊叫,口气臭浊,时有鼻衄,舌淡苔少,脉象弦急,家长觉得近2年来患儿生长缓慢。

辨证;上述诸证,实属阳明瘀热,兼有肾气不足。

治法∶先拟玉女煎加味以清胃热为主。

处方∶生石膏30g(先煎)大生地12g怀牛膝12g知母6g麦冬9g萸肉6g藕节9g白茅根30g丹皮9g黑山栀9g7剂

二诊∶9月8日。药后牙龈较润,口气仍臭,舌质淡红,胃纳仍差,二便均调。前方尚合,原法为主。

处方∶生石膏20g(先煎)怀牛膝10g知母6g麦冬9g大生地12g茯苓9g白茅根30g炒藕节9g清甘草3g糯稻根9g浮小麦9g7剂

二诊后,牙龈颜色转润。

本例患儿牙龈发紫已有多年,西医检查原因不明。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应属胃火偏旺,兼有肾气不足。何以见之?牙龈发紫,口气臭浊,夜梦惊叫,时有鼻血,脉象弦急,均属胃火偏旺;而面色晦暗,口唇暗滞,生长缓慢,舌淡苔少是由于肾气不足之故。联系到经络学说,前贤有龈为胃之络,齿为骨之余之说,故与胃肾两脏有关是有理可据的。

本案重在明理、辨证,一旦辨证精确,立法选方亦就迎刃而解。

十八、五苓散加味治愈囟填一例

杨某,男,7个月。初诊∶年9月21日。

主诉及病史∶上月初开始发热,大便泄利,小溲短少。

诊查;现体温尚平,9月初囟门高突,纳呆作恶,神志清晰,大便干结,小溲仍少。面色萎黄,舌苔淡白。夜睡尚安。

辨证∶证属肾阳不振,水饮阻结。

治法∶治以五苓散加附子。

处方∶桂枝3g米泔浸茅术9g赤苓9g猪苓9g泽泻9g淡附片6g通草3g炒谷芽9g

5剂药后小便通利,囟门已平,续以温化调治。

肉填即婴儿肉门凸起,古人有"解颅者,上下囟不合,乃肾气不足之故";"肉肿者,脏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囟突而高"之说。治疗当辨寒热虚实,热者用清热解毒法,虚者用健脾益气法,本例患儿辨证较特殊,考虑到患儿因发热以后大便泄利,小溲短少,肉门高突,是由于肾阳不振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水蓄不行,故用五芩散加附子温阳利水,水道利则卤填得以平软。

十九、温通下达法为主洽愈疫毒痢一例

郭某,女,7岁。

主诉及病史∶下痢赤白2天,里急后重,日10余行。

诊查;高热神昏汗淋(体温39.5~40℃),纳呆作恶,脉伏微细,舌苔厚腻。辨证;是为疫毒下痢,积热蕴郁,冷实不清,内闭欲脱也。

治法∶病势危重,亟须温脾汤温通下达,以力挽之。

处方;淡附片4.5g干姜3g肉桂1.5g酒浸大黄9g元明粉9g(分2次冲服)炙甘草3g当归4.5g党参6g炒白芍9g

一诊∶一进温牌汤,热毒外泄,痢次反增,日十七八次之多,赤白粘冻,兼夹绿色。热和神清(体温38.3℃),阳回肢温,吐恶亦戢,脉象细数,舌红苔化。病有转机,然郁滞未清,尚须苦寒泄热。

处方∶葛根6g酒炒黄芩6g炒川连2g白头翁4.5g川柏4.5g秦皮9g马齿苋9g银花炭9g扁豆花9g车前子9g2剂

三诊、四诊;服药后,症情递减,仍宗前义,上方夫秦皮、川柏,加酒炒赤芍、酒炒苦参,加减增损,续服药7剂。

五诊;热度已平,痢下初和,胃纳转佳,但大便溏泄,面浮形萎,舌淡苔厚,脉滑软数。此为痢后土虚,脾阳不振也。再拟温中消滞,以化余湿。

处方;党参4.5g焦白术9g炮姜2.4g肉桂1.5g广木香2.4g陈皮3g川朴3g山楂炭9g煨葛根6g酒炒黄芩4.5g7剂

六诊;痢愈腹软,大便仍溏(粪培养3次阴性),两脉细弱,舌根尚脑,胃纳转佳。是脾阳虚耗,须温运固涩以善其后。

处方;党参4.5g焦白术9g姜炭3g粳米15g山药9g煨木香3g扁豆花9g石莲子9g石榴皮炭9g赤石脂9g5剂

服上,方药后诸恙均和而出院。

患儿下痢赤白,高热神昏,属疫毒痢(西医诊断中毒性菌痢)。病势危重,非常法所胜。董老辨其热高神昏,肢厥面绒,脉伏苔厚、虽似热胜厥胜,却为冷实与湿热疫毒错杂蕴郁而成内闭欲脱之象也。谓其内有实积,非攻不去;里有阴寒,非温难解。故选用千金温脾汤寒温互施,补泻并用。以桂、附、姜、草温中回阳;参、归、白芍调和气血;投硝、黄泄热开结,荡涤积滞。俾阳气得回,阴寒之邪却夹湿滞下泄也。继以葛根芩连合白头翁汤,参入理气化滞之品,苦寒泄热,导滞和痢。继后再用温中法为主,或参消滞或参固涩,惟见证辨治,终获全功。

又,熊胆灌肠剂为董老自制疫毒痢之急救方,由熊胆0.6g,马齿苋15g,黄柏12g,椿根白皮15g组成。下血多者可加苦参9g。用水ml煎至3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熊胆苦寒无毒,入心肺肝胃4经,功能清火凉血,解毒开结;椿根皮苦寒而涩,入胃大肠经,功能燥湿清热,涩肠固下;川柏、马齿苋均为治痢要药。

身寒用附子,高热用黄连,此乃一般常法。然高热神昏汗淋而用附子,则非有胆识者不可。董老先生此案抓住肢冷脉伏微细、苔厚腻以及无积不成痢之病机,初诊时用温脾通下,力挽,狂澜,高热反退,既,显示了辨证施治的威力,也,充分体现了董老先生的胆略。待病有转机后,即以葛根芩连白头翁等苦寒泄热,最后以调补脾阳而收功。前后用药,紧扣病机,故病情虽重,终获全功。医案和按语都很精彩,值得认真细读深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sy/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