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49569.html
针筒菜资料

针筒菜(Stachysoblongifolia)来自于唇形科,水苏属,别名野油麻、地参,水茴香,长圆叶水苏。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有在节上生须根的横走根茎。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轮伞花序通常6花,下部者远离,上部者密集组成长约5-8厘米的顶生穗状花序。花冠粉红色或粉红紫色。

产江苏,台湾,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生于林下、河岸、竹丛、灌丛、苇丛、草丛及湿地中,海拔-(-)米。

贵州用全草入药,治久痢、病久虚弱及外伤出血。茎叶嫩时又可饲猪。

开头

文中的针筒菜是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遇见的,一开始以为是能吃的甘露子,后面发现是他的亲戚,不能吃,但可以治疗痢疾。

文献中没有过多的关于针筒菜的研究,所以我们就直接来看现在中医药治疗痢疾的方法吧。

祛邪

痢疾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而形成。

所用药物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四黄)、白头翁、地榆、秦皮、苦参、苍术、厚朴10味药中选择。

大凡初痢、急性痢疾,或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舌苔黄腻等症状甚剧之痢疾,或辨证属湿热痢、疫毒痢者,此乃湿热邪盛,要果断用清热燥湿药。

一般选“四黄”,用量8~15g,必要时再加选1~2味(用白头翁,量宜30g以上),或增“四黄”量至20~30g。因本类药苦寒败胃,故不可久用。伴有呕恶者,佐少量肉桂。

对久痢、慢性痢疾如阴虚痢、虚寒痢、劳痢者,因多属虚实夹杂,故要审邪之多寡,选前8味中1~2味或减少用量;

至于寒湿痢,乃中阳受困,湿从寒化而成,一般选燥湿运脾之苍术、厚朴。

行气

痢疾的病机是邪毒搏击气血分,使气滞血瘀,腐败成脓血而成,故行气是治痢之基本法,对各种痢疾均适用。

特别对下痢脓多血少者,或腹痛剧者,或里急后重甚者,为气滞指征,应放胆投用行气药。

常于木香、陈皮、槟榔、枳壳四味药中择选前2味,量9~12g。指征明显者,宜多选或加重用量,正所谓“调气则后重自除”。

值得注意的是,行气药味多量大久用时有伤阴之弊。

和血

和血蕴含调理血分、活血化瘀两个方面,主要针对“肠腑、血分瘀滞”的病理,也是治疗痢疾的基本法,适用于所有证型。

特别对下痢血多脓少,甚至纯下血水者,要重用或多选。常选择使用白芍、当归、赤芍、丹皮、山楂5味。

尤其是白芍,不仅善和血分,必要时配用甘草还可缓解痢疾的腹痛,用量要大,常用20~40g;当归为和血圣药,赤芍、丹皮善入血分而活血行瘀,三者用量10~15g;

山楂助运导滞,且有和血之功,张锡纯称其“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其化瘀之力更能除肠中瘀滞,下痢脓血……”,一般用20~35g。临床当视病情选药定量。

收涩

中医有“痢无止法”、“初痢忌涩”之古训,但笔者临证却不囿于此。对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劳痢,收涩药自不可少;

但对初痢、实痢,亦常少佐收涩药,这样不仅能缓解症状,还对遏止病情有利。

特别对下痢次数频多,年老、年幼、孕妇患者,体弱不胜病患者,初痢势缓的病人以及纯下血水的病人,要果断用收涩之法。

常选的药有诃子、罂粟壳、乌梅、赤石脂,前3味8~10g,后者20~30g,用之得当,并未发现有负面作用。

补虚

此法主要在治疗久痢、虚象明显和虚实夹杂的痢疾时考虑,并且在组方中占主导,常随证选药。

属虚寒者,用温补脾肾阳气之人参、白术、干姜、吴茱萸、肉桂;阴虚者,用滋阴养血之当归、阿胶、白芍;有虚热之象者,可酌加沙参、石斛。

需要注意的是,治痢施补要慎重,切莫忘记祛邪,只有病邪尽除,补法方可见功,痢疾才能治愈。同时着意补虚还有鼓正气以驱邪的用意。

结尾

痢疾的治疗就到这里啦,看完痢疾的各种病因和不同的治疗方式,就更加明白了针筒菜治好痢疾的偶然性,他是因为什么治好痢疾的呢?

我们就不清楚啦,所以就会存在有些有效,有些无效的情况,药不对症,如何有效呢?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g/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