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总结第3章清热药2
第3章清热药2 第3节清热解毒药 性寒凉,清热泻火之中更长于解毒,主要用于痈肿疔疮、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痴、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他急性热病等。常用药物如下。 一、金银花 甘,寒;归肺经、心经、胃经。 (1)清热解毒:痈肿疔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单煎或配皂角刺、白芷;坚硬根深者,配紫花地丁、蒲公英。肠痈腹痛,配当归、地榆。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热毒血痢,单煎,亦可黃芩、黄连、白头翁。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配连翘、薄荷;热入营血,配生地、黄连。 煎服,10~15g。 治一切痈肿疔疮阳证的要药。忍冬藤性味功效与金银花相似,又善通利经络。 二、连翘 苦,微寒;归肺经、心经、胆经。 (1)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痈肿疮毒,配金银花、蒲公英;瘰疬痰核,配夏枯草、玄参。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配金银花、薄荷;热入营血,配玄参、牡丹皮;热入心包,配麦冬、莲子心。 煎服,6~15g。 疮家圣药。善清心火。诚为清疏兼能、表里气血两清之品。 三、蒲公英 苦、甘,寒;归肝经、胃经。 (1)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痈肿疔毒,配野菊花、紫花地丁;乳痛肿痛,单用或配金银花、牛蒡子;肠痛,配 大黄、牡丹皮;肺痛吐脓,配鱼腥草、芦根。 (2)利湿通淋:热淋涩痛,配白茅根、金钱草;湿热黄疸,配茵陈、柜子。 煎服,10~30g。外用适量。 尤善消乳痈。 四、紫花地丁 苦、辛,寒;归心经、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痈肿疔疮、丹毒,单用捣汁内服,配金银花、蒲公英;乳痛,配蒲公英;肠痈,配大黄、红藤。毒蛇咬伤,鲜品捣汁内服。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适用于热毒炽盛之内外诸痈肿,为治疗疮要药。解蛇毒。 五、野菊花 苦、辛,寒;归肺经、肝经。 清热解毒:痈疽疔疮、丹毒,单用或配野菊花、紫花地丁;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风火赤眼,配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夏枯草;内服并煎汤外洗用治湿疹。 煎服,10~18g。外用适量。 六、穿心莲 苦,寒;归肺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1)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配金银花、连 翘;肺热咳嗽气喘,配黄芩、桑白皮;肺痈咳吐脓痰,配鱼腥草。 (2)燥湿消肿:湿热泻痢,配马齿苋、黄连;热淋涩痛,配车前子、白茅根;湿疹瘙痒,研末后甘油调涂。痈肿疮毒,蛇虫咬伤,单用或配金银花、野菊花。 煎服,3~6g。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尤善清肺。煎剂易致呕吐。解蛇毒。 七、大青叶 苦、咸,大寒;归心经、肺经、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热入营血,温病发斑,配栀子;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配金银花、连翘;喉痹口疮,鲜品捣汁,或配玄参、山豆根;丹毒痈肿,鲜品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紫花地丁内服。 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又善解疫时毒,具表里两清之效。 八、板蓝根 苦,大寒;归心经、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温毒发斑、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癌等多种热毒炽盛证,配连翘、金银花、荆芥、玄参、牛蒡子。 煎服,10~15g。 九、青黛 咸,寒;归肝经、肺经、胃经。 (1)清热解毒、凉血发斑。温毒发斑,配生地、牡丹皮;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配生地、牡丹皮、白茅根;痄腮喉痹,配冰片少许,或配黄芩、板蓝根;火毒疮疡,配蒲公英、金银花。 (2)清肝泻火: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配海蛤粉,重者配瓜萎、牡丹皮。 (3)定惊:暑热惊病,配甘草、滑石;小儿惊风抽搐,配钩藤、牛黄。 (4)除热安胎:胎热不安,配白术、当归。 不入煎剂,内服1.5~3g,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治热毒发斑要药。 十、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脾经。 (1)清热解毒:风热感冒,单用,或配桑叶;温热病发斑,以及痄腮,配板蓝根、大青叶。 (2)杀虫:可杀绦虫、钩虫、蛔虫等多种寄生虫病。 (3)凉血止血:血热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配侧柏叶、白茅根。 煎服,10~15g。清热解毒生用,凉血止血炒炭,杀虫绦虫、蛔虫等肠寄生虫多生用。 对风热感冒有防治双重作用。 十一、鱼腥草 辛,微寒;归肺经。 (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痰热壅肺,发为肺痈,配桔梗、芦根;肺热咳嗽,配黄芩、贝母;热毒疮疡,配野菊花、蒲公英,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2)利尿通淋:湿热淋证,配车前子、白茅根。 煎服,15~30g。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为治肺痹吐脓,肺热咳嗽要药。 十二、败酱草 辛、苦,微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 (1)清热解毒、消痛排脓。肠痛脓已成,配薏苡仁、附子;肠痛初起,腹痛便秘,配金银花、蒲公英;肺痈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痈肿疮毒,配金银花、连翘。 (2)祛瘀止痛:产后瘀阻腹痛,单用,或配五灵脂、香附。 煎服,6~15g。外用适量。 治肠痈要药。 十三、射干 苦,寒;归肺经。 (1)清热解毒:咽喉肿痛,单用捣汁含咽,亦可与黄芩、桔梗、甘草合用。 (2)祛痰利咽:痰盛咳喘,配桑白皮、桔梗、细辛、生姜。 煎服,6~10g。 善清肺火、利咽喉,治咽喉肿痛要药。善祛痰。 十四、山豆根 苦,寒;归肺经、胃经。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热毒蕴结,咽喉肿痛,轻者单用水煎服或含漱,重者配玄参、板蓝根;牙龈肿痛,单用煎汤漱口,或配石膏、黄连、升麻。 煎服,3~10g。外用适量。 热毒咽痛第一要药。北豆根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十五、白头翁 苦,寒;归胃经、大肠经。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热毒血痢,可单用水或配黄连、黄柏、秦皮。 煎服,6~15g。外用适量。 尤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治热毒血痢良药。治痢之专药。 十六、白花蛇舌草 微苦、甘,寒;归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1)清热解毒:痈肿疮毒,单用,内服外用均可,也可配金银花、连翘;肠痈腹痛,配红藤、牡丹皮;咽喉肿痛,配黄芩、玄参;毒蛇咬伤,单用,配半枝莲、紫花地丁。 (2)利湿通淋:热淋涩痛,配半枝莲、车前草。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本文摘自。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给予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g/6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马鞍山将再添一座跨江大桥超震撼的效果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