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先教授治疗痛风经验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钱先教授治疗痛风经验 杜晓萌,余红蕾,钱先 南医院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而造成组织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和少数绝经后的妇女,常有家族遗传史,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其临床特点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出现痛风性肾病,属于中医的“痹证”“历节”“白虎风”“浊瘀痹”等范畴。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痛风患病率为0.%[2]。目前西医多以分期治疗为主:急性发作期治疗以NSAID、激素和秋水仙碱为主,间歇期和慢性期多用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等药物进行降尿酸的治疗。钱先医院的名老中医,临床工作近35年,对于痛风的中医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介绍如下。 1历史沿革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了对痹证的论述[3]:“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介绍了痹证的3种类型,也奠定了中医痹证的基础。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了历节病的成因,并指出了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的不同治法[4]:“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而“痛风”一词最早记载于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5]。到了金元时期,朱丹溪进一步地探究了痛风,他在《格致余论》中言[6]:“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或卧当风,寒凉外搏,污浊凝涩,不得运行,所以作痛。”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痛风的病因病机。明清时期,《医学正传》有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诸方书之谓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咬之状,而以其命名之耳”[7],更加形象地描述了痛风的症状。现代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认为本病多由外因引动内生浊毒所致,多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气日衰,若加不节饮食……,浊毒随之而生,滞留血中,终则瘀结为患[8]。 2病因病机痛风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饮食起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医角度而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亏虚是痛风发生的内在基础,外邪侵袭是痛风发生的外在条件。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体质亏虚,或内伤饮食,或情志失调,均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脏腑,致肝失疏泄、肾失气化、脾失健运而造成体内水湿积聚,浊毒内蕴,流于关节,阻于筋脉,发为痛风[9]。其中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健,湿热痰浊内生是痛风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痛风好发于形体丰腴或平素嗜食膏粱厚味之人。痰湿浊毒积聚于体内而成高尿酸血症,临床上见血尿酸、血脂升高[10]。目前中药治疗痛风的金指标为“高尿酸血症”[11]。本病的性质是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主,后可累及他脏,以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络为标。 3治疗思想钱先教授指出,痛风的治疗应审证求因,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热蕴结、痰浊阻滞为主,症见关节红肿(刺)痛、拒按,局部灼热,得凉则舒,发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有瘀斑,脉滑数。治疗应重清热除湿、化痰泻浊、通络止痛。钱先教授常以四妙散或二陈汤为主方加减。方中苍术健脾化痰除湿;黄柏清热燥湿;薏苡仁清热利湿除痹,加大其用量可有效治疗肿胀;牛膝既可以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又可以引湿热之邪下行;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化痰;木瓜和胃化湿,大剂量可治疗下肢痹痛;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秦皮清热燥湿;土鳖虫、乌梢蛇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山慈菇清热化痰解毒;甘草既可缓急止痛,又可调和诸药,还可以制约土鳖虫、乌梢蛇之毒。 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虚湿阻、肝肾阴虚为多,症见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关节变形,昼轻夜重,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或脘腹胀闷,身困倦怠,舌红少苔,或舌淡胖,苔白,脉细数。治疗应重益气健脾、补益肝肾、除湿通络,常用独活寄生汤或防己黄芪汤为主方,以达到补益肝肾、除湿通络之效。方中独活、桑寄生、杜仲补肝肾、祛风除湿,牛膝利尿通淋引诸药下行[12],细辛、防风祛风除湿,秦艽清热除湿、祛风止痛,茯苓、白术利水渗湿、健脾化浊,川芎祛风湿、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芍药益阴敛营、柔肝止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芪补益脾气、利水消肿,防己补益肝肾、利水渗湿。现代研究表明,土茯苓、秦皮能降低血尿酸[13],山慈菇含秋水仙碱有抗炎止痛作用[14],秦艽亦能够溶解尿酸并解除尿酸所致的疼痛[15],苍术通过促尿酸排泄从而降低体内尿酸含量[16]。 4病案举例患者钱某,男,43岁,年12月6日初诊。主诉:左踝反复肿痛3年,加重3d。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踝内侧红肿疼痛,时断时续,反复发作,痛时难忍,行走不利。医院诊断为痛风。予NSAID、激素、苯溴马隆等药物治疗后疼痛有所好转,但几天后又复发如初,患者遂求治于中医。诊见:左踝内侧肿大,疼痛,触之局部有灼热感。患者自述平时嗜食辛辣及甘肥厚腻,无恶寒发热,无皮疹,精神一般,夜寐欠安,食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肝功能(—),尿酸:.1μmmol/L,尿常规:pH5.0。诊断:痛风(湿热蕴结证)。辨证:嗜食肥甘厚腻,湿浊内生,久而化热,湿热蕴结,痹阻经络,阻滞气血。治法: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予以中药煎剂口服:苍术10g,白术10g,牛膝10g,生薏苡仁15g,炒薏苡仁15g,木瓜30g,防己10g,土茯苓15g,秦皮15g,土鳖虫6g,乌梢蛇15g,甘草6g,7剂。2诊:患者自诉经药物治疗后左踝疼痛减轻,可自由行走,但红肿灼热不减,舌红、苔黄,脉滑。续用原方加山慈菇15g。治疗14d后患者自诉症状明显好转,左踝红肿热痛不显,行走正常,情志舒畅。 5体会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而造成的组织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和少数绝经后的妇女。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嗜食肥甘厚腻,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从而容易导致肥胖;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等也是引发痛风的高危因素之一[17]。其临床特点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易累及肾脏,出现痛风性肾病。本病因多食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生,痹阻经络关节,不通则痛[18]。其性质总属本虚标实,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络为标。钱先教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辨湿、热、痰、毒、瘀、虚,并根据痛风的分期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热蕴结、痰浊阻滞为主,症见关节红肿(刺)痛、拒按,局部灼热,得凉则舒,发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质红, 苔黄腻或有瘀斑,脉滑数,用四妙散或二陈汤清热除湿、化痰泻浊;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虚湿阻、肝肾阴虚为多,症见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关节变形,昼轻夜重,头晕耳鸣,颧红口干,或脘腹胀闷,身困倦怠,舌红少苔,或舌淡胖,苔白,脉细数,用独活寄生汤或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补益肝肾,疗效显著;日常生活中芹菜可明显抑制高尿酸血症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19],中药外敷和针灸治疗不良反应小,值得探讨[20]。对于痛风的中医治疗,须注重整体观,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进行准确的中医辨证,斟酌用药,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照伟,傅继华.痛风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安徽医药,,15(4):-. [2]朱婉华,张爱红,顾冬梅,等.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症候分布规律探讨[J].中医杂志,,53(19):-. [3]王其庆.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范永升,姜德友.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70-72. [5]殷海波,石白.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现状[J].风湿病与关节炎,,3(2):56-60. [6]朱震亨.格致余论.施仁潮,整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4. [7]虞抟.医学正传[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8]朱婉华,顾冬梅,蒋恬.浊瘀痹-痛风中医病名探讨.[J]中医杂志,,17(37):-. [9]刘晓波.痛风病因病机探讨[M].山东中医杂志,,31(11):-. [10]眭蕴慧,殷海波,石白,等.基于“痰瘀相关”探讨痛风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41(7):-. [11]陈心智,黄晓巍,欧喜燕.痛风安胶囊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3(2):7-9. [12]潘碧琦,潘建科,刘军.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痛风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9(6):-. [13]丁炜,许丽清,许爱兰.提高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疗效的思路[J].江苏中医药,,39(5):26-27. [14]薛震,李帅,王素娟,等.山慈菇Creamstraappendiculata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30(7):-. [15]张煜,查建蓬,于树宏.虎杖及其培养物中芪类和蒽醌类化合物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16]徐娜,海生.治疗痛风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31(1):14-18. [17]潘碧琦,潘建科,刘益.痛风辨证分型与痛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45(7):33-36. [18]王晓民,高学汉.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7(2):26. [19]杨雪芳,王永昌,王苗慧,等.痛风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6):89-91. [20]王跃旗,王磊,田朝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5(11):-.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出处:《吉林中医药》年第3期P-页。○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投稿邮箱: qq.白癜风精细诊疗优惠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g/5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学人员必知种中药别名大汇总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练中药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