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28脉中常见的脉象,能看出肾虚等7大
沉脉是常规的临床脉象之一,也是最容易掌握的脉象之一。那么,沉脉究竟有什么特点呢?王叔和认为,“重手按至筋骨乃得”,也有人认为,沉脉是“如绵裹砂,内刚外柔”,也有人把沉脉的形态描述为“如石投水,必极其底”。但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都是要用点力才能按到的脉象,用专业性的话说,沉脉是一种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不难看出,沉脉是的入口比较深,不像浮脉,浮脉轻手可得,而沉脉却重按乃得。沉脉从脉象形态来看,虽然不是十分复杂,但是也有一些脉象是需要进行鉴别的。比如沉脉与伏脉需要鉴别,因为都是重手才能按到,但是沉脉的部位是按着筋骨的,但是伏脉就不一样,它要按之至骨,才能感到脉搏的跳动,可以说隐藏的极深。然后需要与弱脉鉴别,弱脉也在沉部,但是软弱无力、柔细如棉是其特征。沉脉需要与牢脉鉴别,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势大形长,为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搞清楚了脉象的形态特征以及相似脉象的鉴别之后,就要明白脉象的临床意义。那么,沉脉一般所表达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呢?沉脉的临床意义,有几点,第一是正常脉象,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李时珍对此还有“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女子的寸脉和男子的尺脉见到沉脉,一般是正常现象;另一种是时令脉,大约在冬季,人体阳气潜藏,人体脉象出现沉潜,也是正常的表现;还有一种是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却没有任何病状,这种属于“六阴脉”,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第二个就是病脉,病脉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沉而有力,这是病邪在里,气血内困的表现;第二种是沉而无力,这是脏腑虚弱、气血内虚的表现。一般来说,沉脉常见的病理现象,我们分别从沉而有力和沉而无力来说。沉而无力,一般会见于下元亏虚,而沉而有力,一般见于水肿、关节疼痛,尤以寒湿为重。那么,这几种病症,在临床上应该如何调理呢?按照寸关尺三部分别主病的情况来看,在寸部的沉脉,经常会是饮停胸中;关部的沉脉,经常会是寒凝气滞于中焦;而尺部出现沉脉,主病范围比较多一些,有淋浊,有遗尿、遗精,有泄泻、痢疾,有肾虚腰痛。1.饮停胸胁由于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临床上就会出现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得一侧,病侧肋间胀痛,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这种情况应该泻肺祛饮,可以用椒目瓜蒌汤(椒目50粒,瓜蒌果15g,桑皮6g,葶苈子6g,橘红3g,半夏4.5g,茯苓6g,苏子4.5g,蒺藜9g,生姜3片)。2.中焦虚寒脾胃阳气亏虚,失于温运,阴寒内生,就会出现这样的病症,临床上常以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泛吐清涎,口淡不渴,食少腹胀,倦怠神疲,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小便短少,或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典型特征。一般用理中汤,香砂六君汤或者小建中汤。3.肾虚腰痛肾中精气不足,容易引发腰痛。一般来说,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类型,但是沉脉所主的肾虚腰痛,大多是肾阳虚的腰痛,临床上常以腰痛,腰膝酸软无力,少腹拘急,小便频数,阳痿,畏寒肢冷,脉象沉细,这种情况就需要温补肾阳,可以用右归饮(熟地6~9克,山药6克,山茱萸3克,枸杞6克,甘草3~6克,杜仲6克,肉桂3~6克,制附子3~9克),或者青蛾丸(胡桃二十个,蒜熬膏四两,破故纸八两,杜仲十六两)。4.淋浊这是一种小便滴沥涩痛,尿出混浊的病证,临床上以小便频数而痛,尿出混浊,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为主要表现,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原则,临床选方可以用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各10克)加土茯苓30克、萆薢10克,或者用萆薢分清饮(川萆薢6克,黄柏、石菖蒲各15克,茯苓、白术各3克,莲子心2.1克,丹参、车前子各4.5克)。5.遗尿、遗精遗尿和遗精这两种病症虽然症状上有些不一样,但是病机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大多都与肾虚脱不开关系,所以在临床调理时,一般都需要固护肾气,常用方剂有金锁固精丸(沙苑子、芡实、莲子、莲须、龙骨、牡蛎各等分)和缩泉丸(山药,益智仁,乌药各等分)。6.泄泻、痢疾泄泻和痢疾在症状上有些类似,常见症状有形体消瘦,精神不佳,或食后即泻,或泻下脓血,脉沉微,一般可以用参苓白术散(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或者白头翁汤(白头翁15g,黄连6g,黄柏12g,秦皮12g)。7.水肿沉脉出现水肿是十分常见的,但是一般情况是六脉都出现沉脉,一般会出现遍身浮肿,胸腹胀满,身冷足寒,或者腰部浮肿,按之没指,身体困倦,可以用温补脾肾的实脾饮(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或者通阳利水的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6g)。金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g/4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殖鹌鹑的养殖技巧与管理技术
- 下一篇文章: 天天分享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