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猪病毒性腹泻
针对此问题,热线专家表示,在春季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病原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PoRV)。这三种病原可以感染所有年龄段猪只,引起猪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并且体温不高。主要集中在冬春多发,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和流行。对10日龄内仔猪危害尤为严重,尤其是初生仔猪,死亡率最高可达%。
发病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感染此病,不足1周龄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2~7天死亡,随猪龄增大,死亡率逐渐降低,5周龄以上猪只死亡率很低,成年猪基本无死亡,仅有腹泻症状,可导致发育迟缓,形成僵猪。
猪流行性腹泻(PED)。感染此病,7日龄以内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部分康复仔猪发育迟缓,称为僵猪,日龄稍大的仔猪和育肥猪掉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毒通过带毒猪排泄的粪便传播,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
猪轮状病毒(PoR)。轮状病毒与前述两病毒属于不同的病毒科。轮转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但免疫保护期不长,所以康复以后会反复感染。此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主要是哺乳仔猪发病,病程不长,在2~5天,主要表现为下痢、拉腥臭粪便、精神迟钝、食欲减退,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
防治措施
科学的饲养管理。根据不同年龄段猪只的营养要求合理分群;饲喂全价料,防止饲料霉变,季节变换时要提供营养丰富、均衡优质的饲料,提高机体免疫力;做好猪舍保温,及时清洁粪污;做到全进全出,消毒、空舍7~14天后方可再次进猪。
加强猪只营养管理。妊娠母猪要保证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供给,提高乳汁质量;断奶前3~5天应逐渐减少精饲料和多汁料的饲喂量;仔猪应尽早吃到初乳,提高仔猪抗病力。
做好引进猪的检疫防疫工作。从外面引种前需了解当地疫情,买入后需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同时在隔离期还应对主要传染病进行预防接种。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猪舍和用具定期清扫消毒。发病时,杜绝猪舍间人员流动。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应根据疫病的流行规律及疫苗接种后集体产生抗体的时间、抗体水平和抗体消长规律等做好免疫计划,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抗体监测。目前,市场上有销售预防以上三种病毒性腹泻的三联弱毒疫苗,妊娠母猪于产仔前40日接种,20日后二免,每次1头份;免疫母猪所生仔猪于断奶后7~10日接种疫苗1头份;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3日龄接种1头份。
对症治疗。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建议一旦发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补充糖和盐水 纯中药微生态仔猪宝 豫饲添()H12 豫饲添字() Q/HHM- 国内首家纯中药生肽制剂,无药物残留,对牲畜和家禽不会造成伤害,是抗生素、维生素、中药等牲畜保健药品的理想替代品。 主要成分: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栀子、蟾酥、牛黄酶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菌、B族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胃肠调节剂、肠道营养素、总菌含量≥亿个/克。 双重调节:1.通过中药调节动物机体免疫系统。 2.微生态中的微生物调节动物的消化系统。 产品功能:1.防治仔猪营养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黄白痢),提高仔猪断奶重,促进肠道发育健康。 2.提高仔猪抗病能力,增加采食,提高日重量。 3.补充必需的维生素,稳定消化系统和养殖环境菌群平衡,减少病原菌数量,降低仔猪发病率。 4.提高仔猪应急能力,减少由转群、换料、防疫和温度变化硬气的应激反应。 5.纯天然植物多肽营养素,在肠道内产生酸环境,抑制有害菌生生长。 6.富含有益菌,维护肠道健康,提高饲料转化率。 7.减少粪便量,降低人工成本和处理粪便成本。 产品包装:g/袋×20袋/箱 用法用量: 断奶到保育阶段:将本品拌入教槽料或乳仔猪料中配合饲料喂或者调成稠糊饲喂,全价料按本品g拌-kg饲料。 采用国内先进的固态发酵技术,菌种纯度高,活力强,耐高温代谢产物丰富。在饲料中添加本品可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断奶时仔猪时的应激,预防仔猪营养性腹泻、传染性肠炎、黄痢、白痢。是安全养殖和绿色健康养殖的首选。 全国招商 想要了解更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b/6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痢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