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苦;归肝、大肠、胆经;其基本功效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用于湿热泻痢、带下

秦皮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伤寒论》白头翁汤;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一般用量为6~12g。

2、用于肝热或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为多种眼部疾病中的一个急性症状。古代文献根据发病原因、症状急重和流行性,又称“风热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等。该病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侵袭目窍,郁而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闭阻,血塞气滞,骤然发生。临床除目赤肿痛外,可见羞明、流泪、哆多、发热或口苦、烦热、便秘等症,用秦皮治疗目赤肿痛常收到良好效果。如《药性论》曰:(此药)“平,主明日,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皮升,水煎,澄清冷,洗赤眼极效。”又如《眼科龙木论》记载:“单味秦皮,具有祛风清热、解毒明目作用。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河北中药手册》中也提到:“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二钱,大黄一钱,水煎服,孕妇忌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秦皮中的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有和秦皮素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一般用量为6~12g。

3、用于肝热或风热引起的目生翳膜

目生翳膜,临床主要指黑睛生翳,俗称黑眼生疮症,是外障眼病中常见而又严重的眼病,其致盲率居外障眼病之首。本病多因外感风热伤及黑睛,或风热外邪入里化热,或素有肝经伏火,内外合邪,以致肝胆火炽,上炎于目,灼伤黑睛所致。治疗多以祛风清热、清肝泻火、退翳明目为主。秦皮既能泻肝火,又能明目退翳,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往往收到满意疗效。

4、用于湿热引起的眼赤烂

眼赤烂,临床主要指眼弦赤烂,又名风弦赤烂,多因脾胃湿热,外感风邪所致。其特点是睑缘红赤溃烂,痒痛时作,类似于现代医学之溃疡性睑缘炎。秦皮的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收涩明目,临床可单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如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的秦皮汤洗眼方(以秦皮一两,玉竹一两,甘草一两半,细辛一两,栀子仁一两,苦竹叶两握,印成盐一分)主治眼赤烂及眼痒急赤涩。又如《卫生总微》记载的秦皮散(以秦皮、滑石、黄连各等份)治小儿风毒赤眼,痛痒涩皱,多泪羞明。

5、用于男子不育

北京著名中医男科专家王琦教授擅用秦皮治疗男科疾病。王老认为,白头翁汤之用秦皮,清热解毒疗下痢,尽人皆知。然其生精种子之功,却不被今人所道。《名医别录》谓:“秦皮,主治男子少精,妇人带下。”《本草纲目》云:“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补也。”男性不育症的传统认识多责乎肾之阴阳精气不足,虽不止于肾,亦不离于肾。而王老据多年临床实践和认识,明确提出现代男性不育症的主要病机为“肾虚挟湿热浴毒虫”,病性属“实多虚少”。认为环境污染、生殖系统感染及饮食结构等生活方式的变化,使湿热、痰湿、瘀血的产生机会大大提高。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秦皮有抗菌、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故王老认为,感染性、免疫性等湿热瘀毒内蕴之不育症,选用秦皮最为中的。临床常与车前子、丹参等配伍使用,疗效显著。常用量10~15g,虚证忌之。

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b/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