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栽培历史十分久远
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生长于海拔20米至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有时为挺水生长)。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国。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芳香,粗2-5毫米,外部淡褐色,节间长3-5毫米,根肉质,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丛生状,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叶无柄,叶片薄,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毫米,上延几达叶片中部,渐狭,脱落;叶片暗绿色,线形,长20-30(50)厘米,基部对折,中部以上平展,宽7-13毫米,先端渐狭,无中肋,平行脉多数,稍隆起。 功能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生长习性:喜阴湿环境,在郁密度较大的树下也能生长;但不耐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变黄。不耐干旱。稍耐寒,在长江流域可露地生长。常见于海拔20-米的密林下,生长于溪旁石上。 小菖蒲:根茎治湿疾蒙窍,神志不清,健忘多梦《德宏药录》。菖蒲柏:根茎治大便不通引起的胸闷,腹胀痛,胃溃疡,胃炎引起的腹部扭痛《滇省志》。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 ②《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③《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 明代王象晋写的《群芳谱》中记载:”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不但写出了石菖蒲顽强生命力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并常作案头清玩、摆设的情况。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b/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歌诀9连载
- 下一篇文章: 亳州安国玉林药市价格上涨或有涨势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