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常用中药清热药秦皮
临床上在治疗肛肠疾病时,手术为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伤口疼痛、大便干燥、水肿以及小便不畅等不良反应。中医上在治疗肛肠疾病时,主要坚持凉血止血、清热祛风、养阴润燥、清热利湿以及补气升陷的基本原则。 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今天我们来介绍肛肠科常用的清热药---秦皮。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味苦、涩,性寒。归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①消炎、镇痛作用 ②对尿量及尿酸排泄的影响 早年报告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进家兔及风湿病患者尿酸的排泄。 ③其他作用 马栗树皮甙对其他器官的作用一般皆不显著。对兔的血压、呼吸、肠管皆无作用。 ④排泄、吸收及一般毒性 马粟树皮甙口服后在小肠上部吸收,胃与大肠不吸收;注射后可出现于胆囊及尿中,肾上腺、睾丸及肾中很早即出现,亦可至脑中。 1、《本草汇言》:"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痫身热,及肝热目暗,翳目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五崩,止血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痫,退变蒸发热。" 2、纲目》:"梣皮,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痫、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又《万毕木》云:梣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 3、治腹泻:秦皮三钱。水煎加糖,分服。 4、治热痢下露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肛肠四科李玲玲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b/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