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防病治病的最主要物质手段。中药质量标准的不完善是阻碍中药产业走向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障碍。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研究从最初依靠简单的外观性状观察和显微鉴别,到具有专属性薄层定性鉴别和内在成分的定量检测方向发展。谢培山[1]最早将薄层色谱引入中药鉴定,因其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等方法及各种方法的联用也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指纹图谱与有效成分定量测定的结合、指纹图谱与药效关系的研究也推动了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发展。在定量指标方面,由测定单一成分向测定多种成分发展。目前,刘昌孝院士[2]提出了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为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多指标定量测定、指纹图谱以及谱效关系和质量标志物等质量控制模式为脉络,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基于多指标定量测定的中药质量控制 单指标定量测定是对单味中药或中药制剂中的君药或其他药味的某一成分进行测定来控制药品的质量。单指标定量测定有一定的片面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成分复杂,根据中医理论,复方中药药效的发挥是各药味多种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量的多少及比例关系会影响中药疗效,因此,多指标定量测定对于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白癜风专项资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pif.com/qpjb/1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师考点速记真经
- 下一篇文章: 科普寒潮来袭,风湿性关节痛患者如何过冬